• 网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来了

开封市优化服务强监管 促进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来源: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
打印

为支持促消费、扩内需,近日,财政部联合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相关部门发布了《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此次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是财政和金融联动,以放大公共资金的乘数效应、扩大政策覆盖面的具体措施之一,该政策于9月1日起正式实施。近日,记者走访我市金融监管部门、高校教师、银行业金融机构专业个人信贷经理以及有个人消费贷款需求的市民等了解到,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精准触及真实消费,将促进经济增长。我市人行、金融监管等部门将强化引导、监督管理,确保这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贴息政策促进经济增长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202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2025年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分别给予贷款贴息;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有效释放内需潜力。

为进一步强化财政和金融协同,撬动更多信贷资金精准投向消费领域,降低居民和经营主体的信贷成本,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同时,通过提振消费畅通经济循环,中央财政首次对个人消费贷款进行贴息。贴息对象为居民在相关贷款经办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约为当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水平的1/3,政策实施期为1年。支持范围既包括商品消费,也包括服务消费,符合我国居民目前消费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采访中,在我市高校从事经济学教学的刘教授分析,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从消费的需求端发力,将财政金融政策的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当前正值秋季开学季,大家学习充电等消费需求旺盛。接下来,还有中秋佳节、“十一”黄金周等传统的消费旺季,希望这项政策能够切实帮助人民群众。

精准行为惠及真实消费

“居民享受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的条件,核心是要有真实的消费行为。”在我市一家国有银行从事个人信贷工作的刘经理介绍,自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无论是日常生活的小额消费,还是买车、装修、购置家具家电或手机电脑等较大额度的商品消费,抑或是旅游、养老、生育、教培、医疗等服务消费,只要在相关金融机构获得消费贷款,且实实在在用于消费的部分,均可享受贴息支持。每人单笔消费最高享受的贷款贴息是500元,多笔消费可以叠加享受。对于单笔5万元以下的消费,按照实际金额计算贴息,多笔叠加后,在同一家贷款机构最高可以享受贴息1000元;对于单笔5万元以上的消费,以5万元为上限来计算贴息,也可以多笔叠加,加上小额消费的贴息以后,在同一家贷款机构最高可享受贴息3000元。 

刘经理特别强调,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打破了以往对整笔贷款贴息的惯例,精准支持其中用于消费的部分,真正惠及有消费意愿的借款人。该政策支持消费者合理的借贷需求和真实的消费行为,若借款人将个人消费贷款用于非消费领域或其他违规套利行为,则不属于政策支持范围,无法取得贴息资金。 

记者了解到,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设计遵循简便易行的原则,贴息资金的申请、审核等工作均由贷款经办机构和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完成,最大限度减轻借款人的操作负担。在具体操作中,借款人在申请个人消费贷款签订相关贷款合同的同时,只需增加一个操作,即授予贷款经办机构相关权限,允许其识别贷款发放账户或者指定账户的交易信息。

强化监管让政策落到实处

采访中,正打算通过汽车报废“国补”等政策换一台新电动汽车的市民刘先生笑着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我的老旧汽车报废能拿到2万元国补,我再通过银行贷一部分款,还能享受到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这样算下来,能省出一年的电动汽车保险费了。”不少个人消费者表示,正值开学季,接下来还有“十一”长假,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激发了他们的消费欲望,提供了更多消费选择,让他们能在省钱的同时,购买更具性价比的学习设备,享受更优质的出行体验。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涉及千家万户,关乎广大金融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记者从金融监管部门获悉,他们将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配合财政部门指导贷款经办机构强化主体责任、优化金融服务,把好事办好。 

在个人消费信贷管理方面,金融监管部门要求贷款经办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和相关信贷管理规定,自主开展差异化授信,合理设置消费贷款的额度、期限、利率,自主决策贷款发放条件并及时发放贷款资金。同时,完善贷款合同条款,严格借款人授信评审和贷后管理要求,围绕消费重点场景、重点群体做好金融服务,以提振消费和扩大内需。 

在贷款用途方面,金融监管部门要求贷款经办机构健全信息系统,识别贷款账户符合条件的消费信息。同时,按照财政部的规定和要求,加强贷款资金用途管理和风险管控,防止资金挪用于非消费领域和套取贴息资金。此外,我市金融监管部门将积极督促贷款经办机构按照财政部规定和要求,做好贷款贴息资金的测算、审核、申请工作;督促贷款经办机构建立健全内部问题核查和处理机制,动态跟踪贷款流向,加强资金用途管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资金合规和有效使用。(记者 张苗苗)

相关文件:

    【下载DOC】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