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旅游市场正从单纯的休闲度假向寻求更深层次体验、获得情绪价值及文化情感共鸣转变。”
这段时间以来,毕业季的热潮席卷旅游市场。
无论是结束高考的学子,还是刚刚踏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他们正以独特的方式,完成自己的“毕业礼”,开启属于自己的青春旅行,在夏日文旅市场掀起了一股“青春洋溢”的消费热潮。
年轻人的“毕业礼”,为文旅市场打开了新风口。
用故事思维打造影响力
路上最美的风景从不只是名山大川,也可以是令人回味的好故事。
当下,文旅行业正在经历“故事革命”,尤其是年轻的游客,已经从“看风景”转向“找共鸣”,那些能用故事勾连情感、用叙事构建记忆的目的地,正在改写市场规则。
许多“出圈”旅游目的地,无一例外都以其独特的故事魅力,打动着游人的心弦。今年是农历蛇年,“白蛇传”的千年传说就吸引很多人奔赴杭州,打卡“白蛇新传”新玩法,重走许仙白娘子的爱情之路。在甘肃敦煌,九色鹿形象以虚拟偶像形式演绎丝路故事,唤醒了年轻一代对中华文明的情感共鸣。
爱听故事是人的天性,好故事自带传播基因。有人说,一个好故事胜过千言万语。
一些地方正是在讲故事上存在问题,开口闭口“历史文物”“百年非遗”,却把文物当成“标本”一展了之,让游客缺乏共情,更无法激发消费欲望,在社交平台上吐槽不断。历史遗迹和景点是静态的,但好故事让他们“活”起来,变得更加生动、立体。
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能够激发人们的探索欲。用科技、艺术使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好故事,会让旅行体验更加有意思。
提到开封,你会想到什么?景区“出圈”、文物多、名人多,还有就是故事多。在开封,清明上河园、万岁山武侠城等近年来频繁“出圈”的景区,以流传在古城千载的故事为创作蓝本,将一个个故事融入实景,通过一场场精彩的演出,既避免了与其他景区的同质化竞争,也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游玩体验。尤其是打造网红打卡点和NPC,沉浸式体验实景节目,还有Cosplay侠客等有趣的互动,让景区完成了从仿古建筑群到现象级文化IP的蝶变,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事例。
在互联网上,有一个名词叫“Z世代”,通常是指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他们一出生就与网络信息时代无缝对接。夏日的毕业旅行,主力人群就是“Z世代”。“Z世代”的旅游观念深受互联网影响,其消费行为呈现出场景化沉浸、符号化消费、社交化传播的复合特征。
他们早已厌倦了以前那种“到此一游”式的旅行。有调查数据显示,“Z世代”游客更愿为“有故事的体验”花更多的预算,他们更关注旅行中的体验感和松弛感,愿意为独特的文化、美食买单。
互联网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成为文旅发展的现实命题。也正因为如此,一些地方文旅业者陷入“流量焦虑”,陷入“胡编”故事的误区,打着迎合年轻人的口味编出“狗血剧情”,导致口碑不佳。文旅业者要深知,讲好故事不等于“流量至上”,不能为了博眼球、争流量而忘了根本,否则就是对文化底蕴的透支、对地方形象的损耗。
要研究推动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尤其是以“内容+场景”“文化+科技”为重点,丰富内容供给体系和消费场景,打造精品景区,优化精品线路,提质文旅服务,塑造文旅核心吸引力。
别让“想你的风”遍地吹
目前,新型文旅消费已成为扩内需、促消费的重要领域,但一些地方仍存在文旅项目同质性强、替代性高,文化内涵挖掘不足等短板,有些地方甚至一味地抄袭,网上流行什么就上什么。
你是否有这种体验:满怀期待走进一个景区,脚下是青石板路、眼前是仿古建筑、路边摆摊的是“长沙臭豆腐”和“铁板鱿鱼”。当你想拍照打卡时,管理方早已在路口给你贴心地立块牌子“我在XX很想你”,或者是“想你的风吹到了XX”。
最让人烦心的是,你坐高铁到千里之外的另一个景区,看到的大概率还是这一套,在景区商店里买到的还是一个“模子”做出来的义乌小商品。这种千篇一律的产品无疑会让游客产生审美疲劳,旅客但凡打过一次卡,再次遇到这种就会连连吐槽“‘想你的风’遍地吹”。尤其是对于进行毕业旅行的年轻人来说,看到这样的“套娃”式的场景,他们会在社交平台上广而告之,让更多的人“避坑”。
个性化才能生存,有特色才能发展,尤其是要警惕“别人红什么我们就仿什么”的冲动。同质化的建设、空壳化的模仿,也让一些地方的文旅后继乏力。部分景点火一把就凉,留下空荡荡的房子和停车场。
其实,当我们把旅游融入文化产业、让文化融入旅游过程,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就会在内容上“精耕细作”、渠道上“立体布局”、技术上“数智赋能”,在转变观念、改革创新、健全机制等方面持续发力。
长期以来,开封在教科书上频繁出现,很多学子都是通过课本知道的开封。事实也是如此,开封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对高中毕业生更有吸引力。每年这个时候,开封的景区都会准备丰厚的优惠大礼包。这些专属于年轻人的礼包,代表着我们对毕业生的一种礼遇态度,有利于激活地方文旅整盘棋,也有利于丰富年轻人青春的体验,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2025年暑期文旅消费热点预测》显示,国内旅游市场正从单纯的休闲度假向寻求更深层次体验、获得情绪价值及文化情感共鸣转变,兼具良好生态、气候、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的深度体验类景区受到青睐。
近年来,全国各地文旅消费场景接连“上新”,文旅产业的“智慧”含量也在不断提高,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科技碰撞出别样火花,线上线下合力构建新引擎。正如前文所说,开封的景区正是通过打造沉浸式文旅场景,增强游客互动体验,不但在互联网上频频“出圈”,线下更是让众多游客直呼过瘾。“飞越清明上河图”球幕影院等数字文旅项目非常受年轻人关注,掀起了新消费热潮。
景区和文旅企业应顺应消费大众化、出游个性化、需求品质化的文旅新形势,依托5G、VR、AI等新技术,积极发展沉浸演艺、剧本娱乐、研学旅行、古风穿越等沉浸式文旅新业态。通过建设一批沉浸式、互动性强的文旅体验新场景,拓展文旅融合新空间,推动“观光游”向“体验游”转型。
毕业季旅行,是文旅行业的盛大“消费季”。但是,学子们的社会阅历有所缺乏,很容易被一些不良商家所利用,容易沦为被宰的羔羊,他们的消费需要相应的指点和护航。近年来,一些旅游目的地在机缘巧合下成了“网红”,却接不住“泼天富贵”,反而由于旅游产品品质不高、接待能力不足、存在欺客宰客等问题引发不良舆情。因此,请友好对待旅途中的年轻人,为他们的青春之旅避一些“坑”。(康冀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