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多日,全国多地持续高温,部分地区气温甚至突破40℃,中暑、热射病等高温相关疾病频发。我市相关专家表示,马上又到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闷热天气下如何更好地防暑降温成为关乎生命安全的必要技能。
中暑不可轻视
专家表示,千万不能小看中暑,它可不只是头晕乏力那么简单,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因为人体如同一台精密的恒温机器,正常体温维持在36.5℃~37.5℃之间。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高湿度、不透风环境下,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散热功能障碍,导致机体核心温度过高,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性疾病。
中暑一般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及重症中暑。先兆中暑是中暑的前期过程,通常表现为头晕眼花、恶心、乏力、动作不协调等,此时体温一般正常或轻微升高(小于38℃)。出现这些症状后,如果能及时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一般短时间内就可恢复。轻症中暑患者表现为除上述症状持续加重外,体温可升高至38℃以上,出现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症状,或出现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症状。若进行及时有效处理,常于数小时内恢复。重症中暑患者则可能出现高热、痉挛、惊厥、休克、昏迷等症状。一般分为3种类型,即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如何有效预防中暑
避开高温时段。每天10时~17时是一天中最炎热的时段,尽量减少外出。如需外出,务必做好防晒防暑措施。
合理补充水分。主动、少量、多次饮水,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水。推荐饮用温凉的白开水、淡盐水或含有电解质的运动饮料。避免一次性大量饮用冰水或含糖量过高的饮料。
注意遮阳防晒。出门做好防晒措施,选择浅色、宽松、透气的棉麻衣物,打遮阳伞,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
避免高温环境、居家注意通风,合理使用电扇、空调降温(温度不宜过低,避免直吹)。保证充足睡眠,增强抵抗力。
注重合理膳食。选择清淡易消化、富含水分和电解质的食物;多吃新鲜蔬果(如西瓜、黄瓜、番茄、生菜、冬瓜等),适量补充富含钾、镁等矿物质的食物(如豆类、香蕉、深色蔬菜);避免过多油腻、辛辣及高糖食品,以免加重身体负担;可适量饮用绿豆汤、酸梅汤等消暑饮品(注意糖分)。
避免剧烈运动。避免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剧烈或长时间体力活动。可以选择清晨或傍晚凉爽时段,并注意及时休息、补充水分。
专家提醒,老人、婴幼儿、孕妇、肥胖者、慢性病患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户外工作者(如建筑工人、交警、环卫工人)是中暑高危人群。这些人群需要格外注意防暑降温,家人和看护者要密切观察其状态。如果发现身体出现异常,应立刻停止活动、及时就医。(记者 吴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