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聚焦产业需求 深化技能强企

​——开封市围绕产业发展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综述

来源: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
打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技能人才,是国家的长远发展大计。

近年来,我市紧扣“制造立市”战略定位,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提技赋能为核心,探索形成“政企校协同、产教训融合”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技能强企“开封模式”。截至2024年年底,全市技能人才达94.35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比达39%,每年向汽车装备、精细化工等重点产业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1.3万人,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锚定产业坐标

打造人才培养“精准供给链”

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部署,以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关键支撑,聚焦新型工业化与绿色产业升级需求,锚定产业坐标,打造人才培养“精准供给链”,持续推进内涵建设,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和技术赋能。

一是建立动态需求清单。组建专班调研研判,每季度发布《开封市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分析报告》;监测汽车及零部件、现代农副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链中260余家企业的用工需求,编制《重点岗位紧缺目录》,明确急需职业(工种)及分级培养标准;绘制技能岗位薪酬热力图,显示焊工、数控操作员、化工工艺师等职业(工种)指导工资价位,实现“一目录一指导”精准匹配。 

二是深化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双主体”育人体系,全市12所职业技工院校与87家规上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建立了汽车产业学院、精细化工产业学院、健康产业学院、阀门产业学院、现代家居产业学院。开封技师学院与奇瑞汽车定制化培养汽车装配技能人才,学员就业率达100%;河南化工技师学院与平煤神马集团开展“双师型”教学,企业导师承担30%实训课程。 

三是优化产教融合平台。加快推进全省首批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聚焦职业教育、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机制创新等关键环节,围绕“智能制造、医疗健康”两大主导产业,规划布局高职院校10所,建成融合型试点企业12家,着力建设开封市产城融合示范区。投资6485万元,建成并运营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的开封市公共实训基地,年培训达1.2万人次。 

创新培养模式 

构筑技能提升“立体矩阵”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开封选手鲁静怡在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勇夺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冠军,这也是继开封选手姜雨荷后,开封选手再次问鼎该项目世界冠军。这是我市创新培养模式、构筑技能提升“立体矩阵”卓有成效的一个缩影。 

一是实施“九大推进工程”。市人社局联合工信、民政等24个部门,实施“开封制造、宋都巧匠、安全卫士、乡村工匠、双创新秀、菊城鲁班、汴梁管家、汴地留才、技能就业”九大推进工程,高效率多线联动;开展“人人持证、青年当先”“千名养老护理员强技能”“万名工会干部培训”等专项活动,年均培训15万人次。 

二是坚持产业品牌推进。围绕“一县一品牌”,重点打造“康养照护”市级品牌,带动培育“兰考民族乐器工”“通许好司机”等县级品牌,以品牌促提升;实施“精技传承”计划,培育国家、省、市的三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4个,带徒传技3200余人;加大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力度,组织6所院校与十一化建等40余家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6000余人。 

三是搭建竞技成长平台。拓展和丰富竞赛领域、内涵、方式和机制,围绕制造立市、文旅强市等战略定位,举办两届开封市职业技能大赛、十九届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等各级各类、各行各业赛事,覆盖100余个工种(项目),累计吸引12.6万名技能人才同台竞技。在省级以上技能竞赛中获奖200多人次,其中全国技术能手20人。 

强化政策赋能 

构建人才发展“生态体系”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根基,政策为产业发展赋能。近年来,我市强化政策赋能,积极构建人才发展“生态体系”,让创业者的梦想与城市发展脉搏紧密相连。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出台《关于实施“东京英才”计划的意见》《开封市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等6个市级层面文件,内容硬核。如“东京英才”计划中明确“新取得首席技师、特级技师、高级技师等技能等级证书人员,分别发放1万元、5000元、1000元奖励”,激励引导全市劳动者积极参与技能提升,促进全市产业工人队伍素质不断提升。 

二是推进职业资格改革。印发《关于支持企业大力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工作的通知》《关于全面推进企业职工技能定级晋级工作的通知》。完成各类技能人才评价机构备案176家,其中企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101家、社会培训评价组织25家、院校类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中心29家。有13万人通过企业自主评价,取得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三是建立技能导向激励。指导企业建立突出技能价值激励的薪酬制度,拓宽技能人才发展空间。分类引导企业健全分配制度,落实《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我市河南中联重科智能农机有限责任公司制订了员工薪酬系数管理办法,明确了技能人才的选拔、任用、薪酬激励,被河南省人社厅作为全省技能人才薪酬分配优秀典型企业。 

坚持引才筑基 

建强人才服务“高效平台” 

“开封市委、市政府给了我们一切创业的要素,使我们的项目顺利落地和发展。”英国牛津大学归国博士、河南省医学科学院副院长郝国梁前不久入选中原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实现该类人才我市“零”的突破,他创办的贝威科技公司的员工们纷纷表达这样的心声。 

近年来,我市坚持引才筑基,建强人才服务“高效平台”,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是优化人才服务体系。统筹用好就业补助资金、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返还资金和创业担保贷款资金等各类资金政策,发挥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评价补贴、就业见习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以及就业创业服务补助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补助等效能。依托市政务服务网设立人才服务专区,在市民之家建设“人才综合服务窗口”,优化整合组织、人社、科技、住建、教体等部门的人才服务事项,精准为各类人才服务。 

二是搭建供需平台。积极开展“云上招聘”,举办“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百日千万网络招聘”等专项活动。联合河南大学、开封大学、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等在汴高校,开展“百日千万”“百城千校万企”等线上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专场。年均举办各类招聘活动256场次,帮助2819家用人单位发布岗位信息15.2万个。 

三是激发创新活力。围绕“创新驱动、科技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在贝威科技、锐达医药、鑫旺棉业、远见农业等8家企业建立河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促进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与多家媒体合作,快频率、高节奏、立体式进行宣传报道,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重视发挥技术工人队伍作用等,树立劳动光荣、创造伟大鲜明导向。(记者 王予杰)

相关文件:

    【下载DOC】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