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青砖黛瓦间,彩绘流淌成诗;街巷肌理中,绿意涌动为歌。当历史与潮流碰撞,当生态与人文交融,开封这座“八朝古都”正以惊人的活力撕去“老城”标签,蜕变为一座“既容得下肉身,又安得了灵魂”的理想之城。通过“微更新”唤醒老街巷,以“大格局”构建新生态,凭“暖政策”凝聚青年心,开封不仅让千年文脉在当代焕发光彩,更以主客共享的包容姿态,绘就一幅“居者安、业者兴、游者悦”的现代都市画卷。
初夏时节,漫步开封街头,处处皆景,步步生情。从充满艺术气息的复兴坊、中山西街彩绘到繁花似锦的鼓楼花卉,从历经岁月沉淀而重焕生机的顺河坊改造到绿意盎然的南薰苑,再到融入先进理念的金明池海绵城市建设,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开封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用心与智慧。而在民生领域,青年就业的积极扶持、一次性办事的高效便捷、郑开同城快捷办事的深度融合,更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无限的温暖与活力。这座曾见证北宋风华的城市,正以“绣花功夫”雕琢古今交融的活力之城,书写新时代的“清明上河图”。
古韵新姿 城市更新绘就文化新景
如今的开封,恰似一幅永不封笔的鲜活画卷。墙头的彩绘在光影里流转生姿,地面的涂鸦于街巷间肆意绽放,城市的肌理正以日新月异的节奏舒展,几乎每隔几日,便能邂逅令人惊喜的新风貌。
前不久的“五一”小长假里,无论是外地游客还是开封市民步入复兴坊历史文化街区,都会忍不住连连赞叹。平整干净的街道、秩序井然的环境,不同时代的建筑和谐共存,一个个街景小品、一块块老砖瓦、一扇扇老木门,向人们诉说着这条老街的历史与繁华。而地面上,一幅幅精美的彩绘让人目不暇接:红色的石榴寓意着多子多福,可爱的哪吒充满了童趣与活力,憨态可掬的老虎威风凛凛……这些彩绘,有的展现了开封的传统文化元素,有的描绘了市井生活的烟火气息,每一笔都饱含着创作者对这座城市的热爱与敬意,让人眼前一亮。
这些彩绘的诞生,源于4月29日鼓楼区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共青团鼓楼区委、相国寺街道办事处精心策划的生产后街彩绘艺术活动。这场活动不仅让斑驳街巷变身“露天美术馆”,更以“艺术+文旅”的创新模式,将游客的打卡足迹转化为文化传播的涟漪。“孩子说这些画像魔法一样,让老街‘活’过来了!”5月4日傍晚,和女儿在复兴坊历史文化街区不停打卡拍照的徐州游客王女士感叹道。据统计,该历史文化街区日均吸引超万人次驻足,成为小红书、抖音上的“流量密码”。
浪漫温馨的彩绘斑马线,集开封方言、名胜古迹、唯美治愈风景于一体的彩绘墙,街头可爱的小品雕塑,街边随处可见的绿色,街角绿植环绕、花香满园的微游园……去年4月初,位于禹王台区的中山西路、魏都路东延、民享街“华丽转身”惊艳众人。而今年4月,中山西街南段又出现了新变化——曾经灰蒙蒙、略显残破的旧砖墙变成了一面面色彩斑斓、独具魅力的涂鸦墙。憨态可掬的卡通猫、雍容华贵的牡丹花、栩栩如生的蓝鹦鹉、荡着秋千的灵动少女……这些鲜活的形象跃然墙上,为这条城南老街注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让每一个转角都充满惊喜。5月11日上午,记者从魏都路东延向南步入中山西街南段,看到不少市民都拿着手机,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驻足拍照,定格下美丽的街景。还有不少老街坊坐在自家门前一边悠闲自得地晒太阳,一边情不自禁地称赞:“弄得真不赖。在这儿住一辈子了,没想到现在家门口会变得这么美!”
在缤纷彩绘之外,更深层的城市更新逻辑悄然显现。顺河坊以“一巷一品、一院一景、一房一策”为核心理念,为1.2万居民商户、18条街巷胡同制订了更新方案。施工团队秉持“微更新、微改造”的精细理念,以“绣花织补”般的匠心,精心修缮老式建筑,让斑驳的砖墙重焕生机,让危旧房屋旧貌换新颜。同时,项目深度挖掘古城内外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巧妙融入现代化生活设施与理念,让功能性、便民性、文化性在工程中和谐共生。
如今的顺河坊,拓宽后的巷子里叫卖声此起彼伏,整洁质朴的墙面上偶有图文留住历史记忆,“口袋公园”里居民休闲健身,美食广场上游客就餐、购物、观赏非遗展演,呈现出一幅热闹有序的市井烟火新图景。这里不仅成为居民安居乐业的家园,更成为游客体验开封古都市井文化的热门打卡地,实现了“居民在生活、商户在经营、游客在体验、市民在休闲”的和谐场景,成为开封打造宋文化旅游目的地的一张耀眼名片。
生态宜居 绿色发展构筑美好生活
在城市建设中,我市始终将生态宜居作为重要目标,通过一系列举措打造绿色家园,让市民和游客共享生态福利。从鼓楼花卉的浪漫花海,到南薰苑的葱郁绿植,再到金明池海绵城市建设的生动实践,每一处绿色空间都成为城市生态的生动注脚。
初夏的鼓楼广场,繁花似锦,五彩斑斓的花卉争奇斗艳。月季、火焰石竹、龟背球、小叶栀子、紫叶兰、芍药等20余种木本、草本植物和时令花卉,将这里装扮得如诗如画。这一切都得益于鼓楼区相国寺街道的绿化提升工程,他们将道路、游园绿化与街区实际有机结合,打造出宜居宜游的新空间。不仅鼓楼广场周边环境焕然一新,振河商业城和鼓楼新天地商业区也积极响应“种绿、植绿、护绿”号召,共设置花箱200余组,栽植石榴树、柿子树、桂花树等60多棵,让市民在购物休闲时,也能沉浸在绿意盎然的环境中。与此同时,相国寺街道还因地制宜,在辖区内增建了3处“口袋公园”,将绿化触角延伸到各个角落,使街巷之间以绿相通,构建起城市“15分钟绿色生活圈”,推动辖区从“干净整洁”向“和美宜居”跃升。这些绿化成果,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更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让人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大自然的馈赠。
在禹王台区,魏都路东侧、开封火车站西侧,一块新修建的绿地——南薰苑二期也格外亮眼。在3692平方米绿地中,下沉式广场与溢流井暗藏玄机。国槐与菊花桃涵养水土,透水沥青路面实现“大雨不积水”,文化咖啡吧则以“以绿养绿”模式破解养护难题。项目负责人、禹王台区城管局局长、党支部书记李娅坦言:“我们要让每棵树都成为‘生态银行’。”如今,这座毗邻火车站的公园,既是市民晨练之地,亦是游客品味宋韵的“城市窗口”。
在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金明池公园经过精心改造后焕发新生。湖畔草坪如铺开的翡翠绒毯,葱郁草木高低错落,垂柳依依拂过粼粼波光,将“金池夜雨”的千年诗意重现眼前。沿着550米蜿蜒的亲水栈道徐行,宋式宫灯与智慧排水系统相映成趣,仿古灯影在水面摇曳生姿。透水铺装与雨水花园等海绵城市技术,赋予这片土地“呼吸”的能力,让昔日逢雨必涝的郑开大道蜕变为兼具生态韧性与美学价值的景观长廊。上周市区降雨时,家住荣勋花园小区的六旬市民张建设特意撑着伞来到金明池畔。在雨中漫步栈道时,他不禁感叹:“从前下雨躲着走,如今反倒盼着来这儿赏雨景,别有一番韵味!”
除了海绵城市建设,我市还在城市绿化、节能减排、水资源保护等方面下足了功夫。通过持续开展“花街”“花海”“花路”“花墙”等美化行动,打造了216条环境卫生示范道路,加大了对主次干道、背街小巷以及城市家具的冲刷冲洗力度,开封正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为全国最干净的城市,让“席地而坐”成为开封的新名片。同时,开封还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强公共交通建设,优化能源结构,不断降低碳排放,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贡献开封力量。在水资源保护方面,开封加强了对黄河水和城市内河的治理,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改造,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让开封的水更清、河更畅、景更美。
活力之城 便捷服务激发发展新动能
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不仅要有美丽的城市环境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更要有完善的民生保障和优质的公共服务。在开封,青年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为了给青年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开封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搭建就业平台,加强职业培训,鼓励创新创业。
近年来,开封以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为目标,推出系列“硬核”政策,为青年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我市抢抓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郑开同城化发展等重大机遇,高标准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职教园区,用好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综合保税区、开封海关等高能级开放载体,引领青年在扩大交流合作、推动开放发展中集聚青春动能。我市围绕新能源汽车、化工新材料、高端装备等10条重点产业链,加快“进链入群”,实施“双招双引”,打造产业聚才“新高地”,为青年提供充足就业岗位。我市还打造文旅赋能新模式,持续叫响“四月清明”“十月菊香”节会品牌,不断扩大“宋文化看开封”品牌效应,打造青年喜爱的新场景、新业态,成功举办“中国华服日 宋风雅集”秀典、第七届两宋论坛,建成运营宋都御街元宇宙项目,加快“四厢二十坊”和“剧本杀”之城建设,动员广大青年投身文旅文创、乡村振兴、社会治理、文明创建等工作。
此外,我市更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出台《支持高校毕业生留汴来汴就业创业十条措施》,为广大青年提供生活补贴、创业扶持等全方位支持;打造青年人才驿站,提供免费住宿与就业指导服务;设立人才“一站式”服务专窗,搭建创新创业平台。目前,我市新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7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323家,为青年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除了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的发展生态,我市在便民服务方面也下足了功夫。为了提高政务服务效率,方便群众办事,我市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积极打造“一次性办事”和郑开同城快捷办事服务体系,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在“一次性办事”方面,开封市行政服务中心整合各部门办事窗口,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群众只需在一个窗口提交所有材料,即可完成多个事项的办理,大大缩短了办事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还推行了“容缺受理”机制,对于一些非关键材料缺失的情况,允许群众在承诺期限内补齐,避免了群众因材料不全而多次往返。
在郑开同城快捷办事方面,我市与郑州建立了紧密的合作机制。今年4月17日,“郑开同城”服务专窗揭牌,这标志着政务服务“双城通办”开启新篇章。随着服务专窗的开通,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即将打开——在办事流程上,身份互认功能让郑开居民“零门槛”跨城办事。依托“汴捷办”与“郑好办”构建的用户身份鉴权认证互信体系,不用重新注册,登录就能异地办事。在服务内容上,两地以市民需求为导向,在两个App上互设专区,提供公积金、社保、旅游以及办事预约等服务。在服务模式创新上,首批105项高频惠企便民事项,涵盖异地就医、交通、企业档案迁移等生活工作各方面,开封、郑州两地居民在任何一地的办事大厅都可以办理,不用再两地来回奔波,真正实现家门口就能办异地事。
当复兴坊的彩绘映亮游客的笑靥,当金明池的海绵系统涵养生态,当青年创客在宋文化IP中找寻灵感——开封用实践证明,古城新生绝非拆旧建新的粗暴更迭,而是传统与现代的共生共荣。通过“主客共享”的顶层设计,这座城市正将历史厚度转化为发展高度,让生态绿意浸润生活肌理,用青春动能激活古老血脉。或许,这就是对“人民城市”最生动的诠释:让千年文脉滋养当代生活,让每一份期待都有回响,让每一次抵达都是归途。(记者 李晨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