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开封市315家养老服务机构成为救助引导点

我市救助管理工作“以点带面”全面铺开

来源: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
打印

4月24日上午,随着全市养老服务机构救助引导点揭牌仪式在顺河回族区举行,6家养老服务机构负责人作为全市315家养老服务机构代表从市民政部门相关负责人手中接过引导专员聘书,全市救助管理工作“以点带面”全面铺开。 

2024年,开封市救助管理站成为民政部确立的全国108个区域性中心试点之一,承担辖区流浪乞讨和临时陷入困境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负责市域以及全国范围内的送返中转任务,为受助人员提供食宿、医疗、寻亲、接送返乡、安置等基本生活保障。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市主动创新谋划、多系统融合推动,利用社区和环卫驿站“分布广、设施全”的优势,先后在全市建成并运行了45个社区临时救助点和6个环卫驿站临时救助点,并配备了救助专员,专职负责本社区范围内的流浪乞讨及临时遇困人员的临时救助工作,实现了临时救助服务供给的快速化、精准化和就近化。 

此次救助引导点的设立,是在2024年年底全市49个福彩投注站点新增“救助引导”功能被列入全市救助管理工作基层救助引导点试点并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础上,设立的最大规模的基层救助服务网点。 

参与此次救助引导点设置的315家单位为市区(不含祥符区)的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会办养老院以及助餐点等多种类型的养老服务机构,具有点位多、涉及面广、人流量大的优势,对进一步完善救助管理体系、创新救助管理体制机制、探索开展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工作、发挥主动发现报告机制、扩大救助服务网络的覆盖范围有着重要作用。 

“依托养老服务机构设立救助引导点,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开封民政工作大胆探索创新的结果。”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长周介绍,“在养老服务机构设立救助引导点,是将现有资源优势与社会救助职能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通过这一平台,可以着力提升救助效率和服务质量,让救助工作既有力度,更显广度和温度。” 

据悉,我市还将加强对救助引导点引导专员的专业培训,引导他们充分发挥“引导员、信息员、宣传员”作用,向周边居民开展救助政策宣传,引导和及时帮助流浪乞讨人员和临时遇困人员到市救助管理站接受救助,进一步助力我市救助工作的“早发现、早报告、早救助、早处置”,从而提升救助服务的及时性和精准性,打通救助管理工作“最后一公里”。 

伴随着全市315家养老服务机构救助引导点的功能完善和全市救助管理阵地的前移和下探,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为辅助的“一中心(市救助管理站为区域性救助中心)、多支撑(51个临时救助点)、全覆盖(不断增加的救助引导点)”的三级救助管理格局已经建成,流浪乞讨及临时遇困人员“在任何区域都能及时得到救助”的目标将更快实现。(记者 汪元蒙)

相关文件:

    【下载DOC】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