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开封首条音乐公路将于4月底全面竣工

奏响文旅融合新乐章

来源: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
打印

当黄河文明邂逅现代科技,八朝古都将焕发出崭新活力。记者于3月18日从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了解到,“黄河古都”一号旅游公路核心示范段——开封首条音乐公路将于4月底全面竣工。这条北起省道223横寨村、南抵朱仙镇岳飞像处的创新之路,以科技为弦、文化为谱,在车轮与路面的共鸣中奏响《精忠报国》等经典旋律,与广大司乘人员共赴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交响之旅。 

据了解,该项目于3月7日正式开工,全长3.5公里,以“音乐”为核心特色,通过创新技术让车辆在行驶中奏响经典旋律,成为开封首条双主题音乐公路。车辆驶过特定路段时,轮胎与路面摩擦将奏响《精忠报国》《包青天》等经典旋律,让乘客在行进中感受“车行乐起”的奇妙体验。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音乐公路是通过轮胎与地面摩擦产生声音,不同宽度代表不同的音符。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通过不同间距的沟槽产生优美的歌曲。当车速在50公里/小时时,音乐效果最符合人类听觉。就像留声机一样,带槽的公路是唱盘,轮胎则是唱针,轮胎驶过唱盘奏出旋律,不仅动听有趣,而且对行车速度进行了一定限制,起到缓解疲劳的作用。 

通往朱仙镇方向的路段以《精忠报国》为主题,在车辆以50~55公里/小时匀速行驶的前提下,音乐时长42秒。该路段长618.75米,通过路面预制沟槽与轮胎摩擦产生旋律,配合彩色音符铺装(共25处),打造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盛宴。此外,通往开封方向的路段以《包青天》为主题,音乐时长51秒,该路段长764.93米,路面预成型“包青天”字样与“黄河古都”LOGO,强化城市文化IP。 

“项目建成后,行车过程将变身为沉浸式音乐体验,辅以沿线宋文化主题景观带,构建‘人在画中行,车在乐中游’的独特场景。”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岳杰向记者介绍道。 

科技赋能“音乐公路”,实现智慧出行。该示范段沿线配备了AI视频监控系统、气象感知设备和实时信息发布终端,可动态监测车流、天气等,为乘客提供安全预警与导览服务,进而实现“智慧公路”与“安心旅途”双保障。 

作为“黄河古都”一号旅游公路品牌的核心示范工程,该路段以“黄河魂·古都韵·中国风”为主题,深度融合开封菊花文化、朱仙镇木版年画等元素,通过景观雕塑、文化墙等载体,生动展现黄河文明精髓,致力将“音乐公路”打造成展示黄河文明的一张新名片。 

同时,为响应市委“一园一城一镇”发展战略,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积极行动,将省道223滑确线芦花岗到朱仙镇共计16.8公里定位为旅游公路,串联起运粮河桥、朱仙镇、岳飞庙、启封故园等历史文化地标,形成“黄河古都”黄金旅游环线,助力游客“一路畅游、多点打卡”。该公路建成后,将进一步拓展开封文旅版图,促进公路与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成为一条连接风景、融合产业、造福百姓、点燃文旅的康庄大道,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音乐公路的建设,只是开封公路创新发展的一次尝试。未来,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将在这条公路上充实更多的文旅元素,如文化长廊、房车营地、采摘园等,打造“旅游公路+千年古镇”“旅游公路+健康养生”等多元化的旅游服务项目,进一步拓展旅游公路化、公路旅游化、旅游公路一体化的服务内涵,满足群众美好出行的新期待。 

“这条路承载着‘公路+文旅+科技+生态+产业’的融合创新。”岳杰表示。未来将沿黄河故道延伸公路网络,形成贯通兰考、郑州的跨区域旅游廊道。探索打造“全市旅游公路2.0版”,加速旅游公路与沿线乡村、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路、景、村、业”统筹谋划、一体推进,推动旅游公路成为旅游经济带,为开封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新动能。(记者 孙怡然)

相关文件:

    【下载DOC】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