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守护老年人的幸福“食”光

来源: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
打印

核心提示

据《开封日报》报道,日前,民政部、商务部等24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消费  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若干措施》,聚焦促进养老服务供需适配、打造安心放心养老服务消费环境等5个方面,要求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服务需求。“吃”是养老服务的焦点、难点内容之一,近年来,我市探索建立一批社区食堂、老年助餐点,为老年人提供安全卫生、价格实惠、口感好的餐饮服务,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小食堂”里面是满满的“大幸福”。对于守护老年人的幸福“食”光,我们来看看大家的观点。

让“小食堂”承载好“大幸福”

民以食为天,“吃”不仅是生活的基本需求,更是关系到老年人生活品质的重要议题。《关于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消费 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若干措施》的出台,为改善老年人饮食问题提供了明确方向。而近年来我市建设的一批社区食堂和老年助餐点,正是在这一领域的有益探索。

社区食堂和老年助餐点的建设,为破解老年人饮食难题提供了现实路径。这些“小食堂”不仅提供价格实惠、卫生可靠、口感良好的餐饮服务,还注重营养搭配和多样化选择,满足老年人日益多元化的饮食需求。此外,“小食堂”还能成为老年人的社交空间,丰富老年人生活,减轻孤独感。一顿暖心餐,让老年人吃出满满的幸福感。

然而,保障“小食堂”真正成为“大幸福”,还需要更多的努力。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为社区食堂和老年助餐点提供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确保其可持续运行。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共同搭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服务体系。如,引入专业化餐饮企业,提高服务品质;鼓励志愿者参与,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餐上门。此外,还需完善监管体系,确保餐饮卫生和食品安全,让老年人吃得安心、放心。

守护老年人的幸福“食”光,不仅是社会的责任,更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社区食堂里的一碗热汤,不仅暖胃,更暖心;老年助餐点里的一张餐桌,不仅是用餐之地,更是情感交汇之所。以“小食堂”承载“大幸福”,在老年人笑容里传递出的是我们共同构建温暖、和谐社会的信心与力量。

创新思路办好养老助餐民生实事

抽样调查显示,22.1%的老年人有助餐服务需求。在家门口吃上一口热乎饭,不仅是老年人生活所需,也是子女心之所系。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民生工程,是支持居家社区养老、增进老年人福祉的重要举措。对于政府部门来说,要把养老助餐服务这个民生实事办好办实,守护好老年人的幸福“食”光。 

2023年10月,民政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计划到2025年年底全国城乡社区老年助餐服务覆盖率实现较大幅度提升。毋庸置疑,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成为政府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如何办好民生实事,考验着政府部门的管理智慧。 

在《行动方案》部署的重点任务中,明确要求“提供设施场地支持,与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等资源统筹利用、共建共享;加大运营扶持力度,建立‘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元筹资机制;实施就餐分类补贴,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对享受助餐服务的老年人给予差异化补贴”,为办好养老助餐民生实事、推动养老助餐服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路和方向。据了解,在我市,民政部门推行了“低成本、互助型、融合式、爱心餐”模式,为老年人提供优质、便捷的助餐服务,推动养老助餐可持续运行。 

因地制宜、创新思路,坚持公益属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才能让老年人吃得更放心、更省心、更舒心,让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不断优化老年食堂的适老化服务

近日,民政部、商务部等24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消费 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要聚焦促进养老服务供需适配、打造安心放心养老服务消费环境等5个方面,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其中,“吃”作为养老服务的焦点和难点,备受关注。

近年来,我市在不断完善社区食堂与老年助餐点体系建设,为老年人提供了既安全卫生又经济实惠、味道上乘的餐饮选择。然而,在享受这些便捷服务的同时,我们也应正视其中潜藏的挑战,即在提供美味佳肴的同时,必须进一步优化适老化服务,确保老年人在就餐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更多的幸福感与满足感。

社区食堂与老年助餐点应当在提升适老化服务品质上精益求精,让老年人在家门口感受到家的温暖。可以通过打造明亮宽敞的用餐空间、配置舒适的座椅等,为老年人就餐提供便利。对于行动受限的老年人,食堂应推出贴心的送餐到家服务,确保他们即便足不出户,也能品尝到精心准备的美味佳肴,真正实现从心出发的关怀与照顾。

老年食堂在推行适老化服务上的努力,不仅可以有效应对老年人的餐饮需求,更能在点滴细节中流露出社会对他们的深切关怀与温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守护好老年人的幸福“”光,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美好。

让晚霞更加绚丽多彩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家庭结构的变化和人员流动的频繁,单单依靠家庭力量解决老人尤其是失能、半失能老人吃饭问题,难以满足老年人营养均衡化、饭菜多样化、口味个性化的服务需求。为此,近年来,我市探索建立一批社区食堂、老年助餐点,有效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让晚霞更加绚丽多彩。

对社区食堂、老年助餐点精准施策。科学选址,布局合理,以辐射更多的老年人;岗前培训,开展思想教育,增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服务意识;完善环境、卫生等各项制度,确保工作井井有条;本着公益性质,制定合理价格,兼顾供需双方利益,以确保安全运行、健康发展。

社会养老的焦点在农村,堵点是失能、半失能老人。由于农村养老服务基础设施薄弱,市场或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性不高,为了达到养老事业全覆盖,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或场所,建立农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与此同时,一方面积极引导基层干部带头介入老年人服务,倡导养老敬老新时尚;另一方面组织志愿者或社会组织加入到“夕阳红”服务中。此外,还可通过政府购买的形式,引进专业的社会养老护理人员,更好地服务老年人,最大限度破解老年人的生活难题,以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多措并举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

民政部、商务部等2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消费 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若干措施》,旨在进一步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挖掘养老服务消费潜力,更好满足老年人服务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当下,全社会应凝聚共识、协同发力,共同关心关爱老年人,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多措并举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并就有关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多措并举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推进“老有所养”高品质发展,成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当前,各地积极解决老年人就餐问题,加快建设社区食堂、老年助餐点,开封在这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努力实现老年人从“吃上饭”到“吃得好”转变,增强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多措并举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要求我们按照上级要求、借鉴各地经验、凝聚多方合力,坚持政府、社会、家庭、个人共同参与、有效协同,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和服务体系,推动老龄事业发展;要求我们充分发挥智慧养老科技力量,有效推动养老事业智能化升级,为老年人安享晚年释放科技红利;要求我们强化兜底保障,实现“应养尽养”,构建普惠型养老服务体系,创新思路建立健全“老有所养”体制机制,让老年人的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强、安全感更有保障。多措并举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我们在努力。(作者 常立萍 长弓 青平 思莹 李怀岭 苏豫)

相关文件:

    【下载DOC】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