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用城市精神提升城市品格

来源: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
打印

核心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一个城市同样需要有城市精神。城市精神彰显着一个城市的特色风貌。”

城市精神,孕育于一方水土,承载着一方文化。名城开封,八朝古都、人文荟萃、底蕴厚重、自强不息、开放包容。由此孕育出的城市精神,激励并指引着一代又一代汴梁儿女奋勇争先、一路向前。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中勇做开路先锋,更需要我们提炼城市精神,争当新时代“弄潮儿”。

相对于物质而言,精神是看不见、摸不着、抓不住的东西。但是,精神是可以爆发、转化为物质力量的。作为精神中的一种,城市精神也不例外。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独具特质的精、气、神。当前,城市精神在城市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这是一种源自城市深处的精神气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一个城市同样需要有城市精神。城市精神彰显着一个城市的特色风貌。要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 

什么是城市精神?如果说,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那城市精神就是打开这本书后,人们看到的这个城市最具特色的价值取向、精神风貌、文化品格和事业追求。有学者将城市精神比喻为一座城市的灵魂,认为城市精神是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是一种文明素养和道德理想的综合反映,是城市市民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 

世界之大,城市之多,一座城市外在的环境美,只能吸引人们一时的目光,而内在的精神美,才能真正留住人心。从城市发展看,城市精神是提升城市软实力的现实之需。城市精神是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是城市软实力的内核所在,已成为一座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标识。记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纵观古今中外,很多城市都拥有独特的城市精神。 

城市精神以其巨大的精神力量激励着人们砥砺前行,并向世界亮出这座城市的思想和气质,如北京的“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上海的“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杭州的“精致和谐、大气开放”,南京的“开明开放、诚朴诚信、博爱博雅、创业创新”。在我们身边,郑州也响亮地喊出了“博大、开放、创新、和谐”的城市精神。郑州城市精神源于郑州历史文化传统,成于郑州人民的伟大创造之中。“博大”是指郑州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开放”是指郑州城市的鲜明个性和城市品牌,“创新”是对郑州市历史、现实精神面貌的总结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展现,“和谐”是对郑州地域文化的本质概括。 

城市精神,孕育于一方水土,承载着一方文化。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城市品格、市民素养的综合体现,体现着城市的底蕴和追求。作为八朝古都,开封人文荟萃、底蕴厚重,这座城市历经沧桑,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下许多精彩的章节,由此孕育出的城市精神,激励并指引着一代又一代汴梁儿女奋勇争先、一路向前。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城市的发展也是为了人。城市精神归根结底是人的精神,是为了塑造人、培育人、发展人。打造城市精神,我们要从实际需求出发,使市民对城市精神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产生认同城市精神的主观意愿。通过大力倡导,使市民将城市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准则。

城市精神影响城市发展

一座城市的精神,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在城市的发展实践中逐步累积形成的。它流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写在每个人的脸上。早些年,有一种观点认为,开封是封闭的,由此还引发了不小的讨论。其实,开封是一座开放包容的城市。 

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尤其是在繁华的北宋时期,开封是一座开放度很高、包容性很强的国际性大都会。当时,宋太祖赵匡胤疏浚汴河、蔡河、五丈河,并开凿金水河,修筑了以京城为中心的运河网。发达的水运使开封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城市,造就了八朝古都开封的璀璨繁华。 

每年都有6000艘漕运船只行驶在大运河上,让开封成为当时货品物流和商旅集中地。作为当时世界的最大都市,各国商人来此经商,多种文化在开封交流融合。后来,开封又作为河南的省会,续写了精彩的篇章。开封包容性极强,在吸纳各种文化的同时,又有着自己的主要文化内涵。 

如今,开封对外交流活动更加丰富,在国内先后与杭州、桂林等10多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建立友好关系后,还要进一步将情谊巩固、延续。近年来,我市积极伸出友谊之手,深化与这些友好城市的情谊。我市积极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拓展友好交流新渠道,在保持与美国威奇托市、日本户田市、韩国永川市、俄罗斯鄂木斯克市以及以色列莫茨金市等友城交流合作的同时,先后与新西兰吉斯伯恩市、希腊萨洛尼卡市建立了友好交流关系,并就双方文化旅游、经贸合作等方面达成合作共识。 

日益频繁的对外交往,推动着古老的中原文明与世界其他国家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为开封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合作拓展了空间,有力促进了开封经济建设和发展。 

位居中原要冲,开封的地理位置优越,这让对外开放和交流化为这片土地的一种特质。这里有横贯全境的陇海铁路、郑徐高速客运专线,还有东西为邻的京广、京九两大铁路干线,连霍、日南、大广、郑民、商登、安罗六条高速公路更是在开封相互交织,郑开大道、郑汴物流通道直通郑州,从开港大道出发短时间可直达新郑国际机场。 

于广阔天地之中扬帆远航,开放的开封做到了。2017年4月1日,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封片区(简称自贸区开封片区)在全市上下的热切期待中挂牌,不靠海不沿边的开封站到了改革开放最前沿。去年7月3日,开封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一年多来,开封综合保税区不断立足地方实际开拓创新、优化保税物流体系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高标准服务保税加工企业,逐步强化保税经济引擎功能,带动全市外向型经济驶向快车道。 

作为八朝古都,开封厚重的文化底蕴不言而喻。从内陆城市迈向开放高地,开封用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当下,以古闻名的开封,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持续积极推动文化“出海”,让“中国风”走出“国际范”。2021年8月,自贸区开封片区被国家四部委批复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至此实现了河南省特色基地“零”的突破。为做实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自贸区开封片区谋划推进“一仓”“一园”“一谷”“一中心”,即中国(河南)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保税仓、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双创园、文创艺谷、开封·自贸试验区国际文化艺术品展示交易中心和国外“两中心”,即开封·自贸试验区迪拜国际艺术品展示交易中心、开封·自贸试验区吉尔吉斯斯坦国际艺术品展示交易中心。 

在对外开放的生动实践中,开封制定了《开封市“十四五”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开放强市建设规划》《开封市“十四五”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规划》以及对外开放行动计划,初步形成了层次分明的制度型开放政策体系,成立4个外资专班全力开展招商活动,一批重大项目纷纷落地开花,切实为高质量发展增势蓄能。同时,开封紧紧围绕“买全球、卖全球”目标,把推动跨境电商发展作为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通过精准服务企业、鼓励业态创新等综合手段,积极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汴货通全球”的步伐正越走越快。 

以优秀的城市精神提升城市品格,提升城市竞争力,这是时代所需、市民所盼、历史所承。

表述好城市精神讲好开封故事

刻画好开封这座城市的形象,就要深入了解开封一脉相承的发展史、奋斗史,明确开封应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中勇做开路先锋,以什么样的价值取向来凝聚各方力量,以什么样的形象展现于全国、展现于世界。 

开封因河兴起,历史上成为国际上的繁华大都市,但也因河而多次淹没于滚滚泥沙之中。生长在大河边,勤劳的人民屡次就地重建,留下了辉煌灿烂的黄河文明。很多人谈及开封,首先想到的就是黄河岸边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 

的确,考古学家在开封的发现令世界震惊:开封地下叠罗汉似的摞着6座古代城池,其中3座是国都,有一座便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都市——北宋东京城。当滔天的黄河水裹挟着千钧泥沙决堤而来,将繁华的开封城悉数埋没后,不久,不屈的人们又在原址建起一座依旧繁华的都市。如此反复,开封城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为悲壮的屡淹屡建的一桩奇迹。 

如今,在开封全长100多公里的黄河大堤上就分布着仓颉墓、林公堤、镇河铁犀、柳园口险工42坝、铜瓦厢决口遗址等10余处与黄河历史有密切关系的文化景观。它们饱含开封特色黄河文化,更有令人肃然起敬的精神:是什么力量使得开封人在与黄河的较量中上演一幕幕“屡淹屡建”的故事呢?正是开封人民百折不挠、敢于斗争、自强不息的精神。 

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城市精神,是能干事、干成事的坚实基础。如今,黄河儿女正以不屈不挠的执着和坚韧的精神气质培根铸魂、挖掘历史文化、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再创开封城市发展的新辉煌。 

昔日的臭水沟变成景观带,昔日的垃圾场变成小公园,昔日的“脏乱差”变成今天的“洁净美”……这些年,开封人民通过亲身经历,切身感受到了城市的变化。当市民在宽敞的街道和幽静的小巷穿梭行进之时,当游客在风光旖旎的大宋御河和美丽如画的景区悠闲漫步之际,每个人都会发现,开封的每一条街道、每一座建筑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文明城市创建让开封如脱胎换骨般变了模样——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城更美、生活更舒适。 

开封的城市基础并不够好,条件也不够优,但开封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华丽转身。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全市党员干部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的精神,靠的是广大人民群众一呼百应,人人奉献的鼎力支持,正因为有了这种可贵的好状态,才为文明城市创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全面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以久久为功的韧劲持续优化全市营商环境,让开封成为投资兴业“宝地”,让每一位有志之士者在开封奋斗无忧,为他们兴业提供最优的发展环境。 

身处大有可为的新时代,需要激发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精气神,更加自觉地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始终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 

一批批重点项目或签约或动工,一个个政策红包精准送到企业手里,一波波消费热潮不断掀起……今年以来,我市坚持“项目为王”不动摇,突出一个“拼”字,落实一个“快”字,聚焦项目建设、聚焦招商引资、聚焦助企惠企、聚焦创新培育,以大谋划、大招引推进大建设,以大改革、大创新实现大发展。 

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一盘棋”,坚持“16136”总体工作思路、落实“16136”联合推进机制,完善市级领导联系分包重大产业集群重大项目机制,用好周研判、周交办、双周决策、月点评、季推进、年度观摩六项机制,创新推出“代办制+联审联批+预审批”,着力破解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掀起项目建设热潮。今年以来,按照全省“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要求,开封坚持项目为王理念,狠抓重点项目建设,顺利实现了“双过半”。1月至6月,全市“5132”投资促进计划累计完成投资占全年目标任务的55.2%,其中产业类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15.4亿元,占年目标任务的60.7%,展现出开封经济发展的蓬勃活力。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开封在第十二期“三个一批”活动中,“签约一批”项目开工率居全省第一位,“开工一批”投产率居全省第四位,“投产一批”达效率居于全省第二位,前十二期“三个一批”项目入库率居全省第一位。 

攀过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一座城市从过去走到现在,其发展历程可以浓缩到城市精神上来;而一座城市从现在走向未来,必然要依靠城市精神提供指引和智慧力量。 

在开封,那百折不挠、敢于斗争、自强不息的城市精神早已渗透进这座城市的肌理。开封上下正在用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冲劲和韧劲,把想干的事干成、能干的事干好,以过硬的本领答好“赶考题”。 

在新时代背景下,开封应凝聚广泛共识,表述好城市精神,向世人讲好开封故事。(记者 康冀楠)

相关文件:

    【下载DOC】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