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时间:2020年10月28日下午
地点:开封日报报业集团政务访谈室
主题:介绍我市财政收支、打赢疫情阻击战、促进全市经济平稳发展等问题
嘉宾:开封市财政局党组成员、非税收入管理处处长马琳萍
主持人:李茜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开封市人民政府网政务访谈节目。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市政务公开工作,促进政府与公众互动,拓宽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渠道,开封市政府办公室与开封日报报业集团联合推出“走进直播室”系列政务访谈节目。今天走进直播室的嘉宾是开封市财政局党组成员、非税收入管理处处长马琳萍,她将围绕财政收支、打赢疫情阻击战、促进全市经济平稳发展等问题,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节目开始之前,请马处长与各位网友打声招呼。
马琳萍: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能够参加此次政务访谈节目,向各位网友汇报我市财政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借此机会,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财政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感谢,希望大家能够多多关注、支持财政工作,并多提宝贵意见。
主持人:马处长,今年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大家的生活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疫情暴发后,全市各级、各部门团结一致,共同抗击疫情,全市疫情迅速得到有效控制。在支持疫情防控方面,财政部门做了哪些工作呢?
马琳萍:今年年初,正好也是在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对百姓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也给大家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1月25日,我市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应急响应”。财政局作为最重要的保障部门之一,我们局领导班子全面落实战时要求,带领有关部门同志,主动放弃春节假期,坚持奋战在财政防疫第一线。工作中,一方面,我们迅速与银行沟通对接,开辟了资金拨付绿色通道和政府采购绿色通道,加强资金调度,加快资金拨付,保障指挥部确定的物资购置需求,全力以赴为全市疫情防控做好坚强后盾。截至9月底,全市累计下达财政资金2.65亿元(含抗疫特别国债1.43亿元),预拨医保基金和工伤保险基金1.2亿元,为我市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强力支撑。另一方面,我们积极运用融资手段,大力支持我市加快防疫能力建设。截至目前,我市争取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贷款5500万元,用于我市8家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争取国开行贷款2.5亿元(其中:市本级1.05亿元,兰考县5000万元,另外9个县区9500万元),专项用于全市医疗机构的医疗物资和医疗专用设备采购、发热门诊和负压病房改造等。根据有关政策要求,国开行应急贷款利息由财政全额贴息,贴息期限1年。与此同时,我市在争取省下债券资金时,将支持医疗机构作为重点之一。截至目前,2020年我市已成功发行医疗卫生项目政府专项债券资金3.78亿元,其中:开封市传染病医院迁建项目1亿元、开封市中医院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项目8000万元、开封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建设项目7500万元、开封市人民医院病房综合楼建设项目6300万元, 开封市第二中医院扩建项目6000万元。
主持人:马处长,疫情的发生,给全市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势必也会对全市财政收入造成一定的影响。目前的财政收入形势如何,您能为大家简单做一下介绍吗?
马琳萍:好的。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确实对全市经济造成了强烈冲击。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6%。受疫情冲击和减税降费双重因素影响,全市财政收入在一季度也较往年有大幅下滑(一季度财政收入下降20.7%)。特别是我市作为一座文化旅游城市,疫情的暴发对第三产业的冲击异常突出,致使一季度全市税收收入下降31.2%。随后,在我市一系列复工复产的政策支持和刺激下,从4月份开始,全市经济、财政情况出现好转,降幅逐步收窄,至6月底全市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都实现了“由负转正”(生产总值增长0.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4%)。
进入第三季度,随着全市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多项主要指标回稳向好。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3%,虽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然下降6%,但较上半年提高了4.2个百分点。在积极因素逐步增多的带动下,财政收入增幅进一步提高。截至9月底,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我们平时所讲的“财政收入”,准确来讲应该叫“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26.7亿元,增长3.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9%)2个百分点。我市收入规模在全省排名第 10位,收入增幅也排名全省第10位。与此同时,全市财政支出平稳增长,重点民生支出保障较好。1-9月份,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49.6亿元,增长1.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2.5个百分点,增幅全省排名第3位。其中,各级财政用于民生方面支出累计完成241亿元,增长4%,高于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幅2.6个百分点。在财政资金投入和财政政策效应不断发挥的情况下,百姓生产生活需求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主持人:马处长,刚才您提到了,在推动经济复苏、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方面,我市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财政部门又具体实施了哪些财政政策呢?
马琳萍:疫情发生以来,财政部门全面落实中央、省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部署,在为我市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资金保障的基础上,坚持“一手牵两头”,在“战疫情”和“稳增长”两方面双向发力,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主要是落实我市出台的“应对疫情20条政策”“促进建筑和房地产业发展的18条意见”和“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的17条措施”中,关于财政政策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在落实我市应对疫情20条政策措施方面,一是给予企业流动资金支持。对我市生产重要医用物资企业、相关生产企业及生产重要生活必需品的骨干企业,由人民银行给予专项再贷款支持,财政部门予以贴息。截至目前,共受理14家企业可贴息贷款申请,额度2.9亿元,财政已拨付企业贴息资金471.8万元。二是支持重点企业扩大产能。投入资金5000万元,设立了出口退税资金池;拨付资金1.1亿元,对工业强市、科技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先进县区、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进行了奖励,激发各级各部门以及重点企业的发展信心和热情。三是加大援企稳岗支持力度。累计发放失业金5514万元、发放失业补助金1406万元、发放失业保险正常稳岗补贴1784万元、对申报稳岗补贴返还50%的923家企业补发1205万元、为13家企业发放失业保险应急稳岗补贴1104万元。四是加大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支持力度。为9000多名毕业生发放补贴资金1816.6万元,为2.3万多人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2.3亿元,为7000多人发放就业技能培训补贴583万元,支持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拨付资金2370.6万元。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投入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补助资金886万元,全市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16亿元。五是实施阶段性减税降费政策。截至8月底,累计为我市各类企业减免全口径税收11.2亿元(影响地方级收入5.6亿元);截至目前,累计为我市各类企业减免社保缴费7.9亿元,有效缓解了各类企业资金压力,保住了市场主体活力。2019年,我市为企业减税降费达到了28.9亿元,今年预计将超过30亿元。六是减免中小企业租金。研究出台了减免实施细则,开展了全市国有房产规范专项整治,确保减免政策落实无遗漏,预计将减免个体工商户及中小微企业今年上半年4个月租金2000万元。
在落实促进建筑和房地产业发展的18条意见方面,我们主要是落实两项财政政策:一是延期缴纳土地出让金。截至9月底,市本级已完成竞拍17宗商业用地,17宗土地使用权竞得人申请延期缴纳宗地50%的土地出让金,共计16亿元。预计全年市本级拍卖土地60亿元,企业缓缴金额将达30亿元。二是延期缴纳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截至9月底,我局共受理22家企业单位缓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的项目36个,项目面积436万平方米,缓缴金额4.5亿元。预计全年将缓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5亿元。
在落实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的17条措施方面,财政部门主要落实四项具体政策。一是设立专项资金。市、县两级多渠道筹措资金3000万元,支持文化旅游企业发展,主要用于宣传推介、技能培训、旅行社引客入汴奖励及对实施医务人员免费参观支持的景区补贴等。二是落实兑现奖励政策。对符合条件文旅企业予以奖励,目前市财政已经下达各文旅企业奖励资金1065.5万元。三是实施政府贴息支持。对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2020年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景观提升的新增贷款,财政将给予最高不超过50%的贴息支持,期限为1年。四是大力支持文旅企业开展研学游。我们拨付了资金1322.7万元,支持我市A级以上景区今年暑假向全国在校大学生、应届高中生、18周岁以下青少年等群体免费开放。
在落实相关政策方面,财政部门愿意接受大家的监督。借此机会,也希望网友朋友们多多宣传,使我市一些不了解政策、不熟悉政策,并且符合条件的企业,能够真正享受到财政补贴、得到财政支持,从而使我们的市场主体活下来,继续经营下去。
主持人:马处长,刚才听您介绍,财政部门确实在保障疫情防控、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实施了很多财政政策,这些都是真金白银的投入。那么,面对目前这种“减收增支”的情况,财政部门是不是也存在许多的压力?具体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马琳萍:如主持人所言,今年的财政收支平衡确实面临着十分大的压力。一方面,我们要保障疫情防控、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同时还要确保我市打赢脱贫攻坚战、保民生、保证基层运转,这些都需要增加财政资金的投入。另一方面,受宏观经济和减税降费双重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增长又较往年出现一定程度回落,一收一支,财政收支平衡压力非常大。
为保证全年财政收支平衡,财政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确保财政直达资金直接惠企利民。今年,为应对疫情,中央财政增加了1万亿元的赤字,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这2万亿元作为直达资金,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全部转给地方,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截至9月底,上级通过直达资金监控系统下达我市各类直达资金98.4亿元。接到这些资金后,市财政认真落实有关工作要求,让中央资金坐上“直通车”,直达基层,切实推动财力下沉,第一时间将资金细化分解到县区,全市各级财政分配进度均达到100%。同时,目前专项调拨的新增直达库款资金21.3亿元也已第一时间全部直达县区基层,将有效对冲基层财政收支矛盾,缓解基层受疫情冲击影响造成的财政收支压力。
(二)着力做大财政收入蛋糕。一是正确处理好依法征缴与减税降费的关系,在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的前提下,依法依规加强收入征管,该收的坚决收上来,该减的坚决减下去。二是与税务部门联合,从房产税专项清查、重点项目税收整治、房地产建筑安装业和股权转让、房产转让、土地转让税收专项治理,全力推进综合治税工作。三是研究出台了我市关于缴纳契税的“一揽子”激励政策,进一步调动百姓缴纳契税积极性。自9月24日政策实施一个月以来,已经缴纳契税7053万元。四是进一步加大非税收入征缴力度,确保公检法及纪检监察部门办理大案要案的罚没收入及时上缴;持续推进国有资产专项整治、“僵尸企业”处置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大闲置资产处置力度,多渠道增加财政收入。
(三)持续加力对上争取。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已争取上级财政下达我市转移支付164.4亿元(不含基数,下同),比2019年同期增加36.4亿元,增长28.4%;下达我市新增政府债券资金78.73亿元,比2019年同期增加41.24亿元,增长110%。
(四)多措并举兜牢兜实“三保”底线。“三保”就是指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一是夯实“三保”工作的责任目标。进一步压实各县区“三保”支出主体责任,明确县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三保”支出第一责任人,县区财政局长为直接责任人。二是严把预算编制关口。要求各县区在预算安排时,坚决贯彻中央“两个优先”要求,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坚持国家标准的“三保”支出在“三保”支出中的优先顺序,确保“三保”支出预算不留缺口,足额列入预算。三是完善财政监控机制。开展实施工资保障风险评估工作,要求各县区按照国标工资口径合理预估工资月度支出规模,按月开展未来3个月的工资支付保障风险评估,对多方采取措施仍可能出现“三保”支付风险的,及时启动应急处置机制。四是开设工资发放专用账户。要求各县区均开设了工资专户,市财政在调度现金时,按返还性收入、财力性转移支付、固定数额补助、基数性结算补助等核定的四项资金补助额,按月拨付各县区工资发放专用账户,切实保障县区工资发放和正常运转。
(五)坚决执行“过紧日子”的财政方针。各级政府、各级财政带头“过紧日子”。一是从严控制预算追加。要求除了市场化运作的项目,没有资金来源的项目一律不予安排,坚决 “不铺新摊子、不上新项目”。二是大幅压减“三公”经费。对年初公用经费和经常性项目支出安排的部分“三公”经费和会议费、差旅费、培训费等进行重点压减,其中:因公出国(境)经费压减95%、公务接待费压减49%、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压减10%、会议费压减11%、差旅费压减10%、培训费压减36%、新车购置经费压减74%,压减资金主要用于2020年预算平衡。三是对部分临时性项目支出和尚未分配下达的非急需非刚性专项资金进行压减。压减市级非急需非重点专项资金4.3亿元,压减规模占当前剩余资金规模的比例为55.9%。同时,要求各县区非急需非刚性专项资金压减幅度要达到50%以上。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马处长今天为我们所作的详细介绍和讲解,让我们对开封市财政行业工作内容和取得成绩有了一个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如果广大市民和网友还有更多问题,敬请关注开封市人民政府网政务访谈。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编辑:王红利 韩嵩 摄影:栗强 摄像:郭栋 剪辑:郭栋 部分图片由开封市财政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