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上午,健康开封行动新闻发布会在开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举行。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朱登博,市教体局体卫艺科科长仝国勇,市卫生健康委疾控科卫生监察专员颜文君,市卫生健康委中医科副科长李丹丹,市卫生健康委妇幼科干部王红等人出席。朱登博介绍了实施三年来健康开封行动取得的良好成效。仝国勇、颜文君、王红、李丹丹分别回答了开封日报、河南法制报、汴梁晚报、开封广播电视台等媒体记者提问。会议由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科(新闻发布科)科长赵宏主持。
朱登博从健康风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全生命周期健康维护能力明显提升、重大疾病得到有效遏制、健康开封提质行动扎实开展四个维度阐述了健康开封行动取得的良好成效。
一是健康风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建立开封市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完善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围绕卫生健康、合理膳食、全民健身、控烟限酒、心理健康、健康环境促进等方面,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多种渠道,广泛开展健康科普知识宣传普及。组建了百余支健康科普专家团队,每年开展“健康中原行·大医献爱心”健康科普巡讲逾千场,覆盖人群接近10万人次;在开封广播电视台开设了《健康开封进行时》栏目,在开封日报设置了《健康开封进行时》专栏,通过本地媒体,传播健康知识,帮助大家树立“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2022年,达到28.2%,较2021年提高1.6个百分点,较2020年提高4.3个百分点。举办知行大赛、科普大赛、“健康达人”评选等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推动形成“健康开封、人人行动、人人受益”的社会共识。持续推进无烟环境建设,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烟草的危害,远离烟草,市直机关已实现无烟党政机关建设全覆盖。
二是全生命周期健康维护能力明显提升。我市连续多年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出生缺陷免费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筛查民生实事,持续开展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强化了早期干预,提升了妇幼健康保障能力。较好地落实了《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将健康教育融入教学各环节,开齐开足体育课程,保证学生每日在校活动时间不超过1小时。将每年的4-5月,9-10月定为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通过一系列宣传义诊活动,提升了青少年爱眼护眼意识。深化了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推进了职业病防治项目,强化了职业健康监管执法,扎实推进职业健康保护,增强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老年健康促进方面,高标准建成了市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推行智能呼叫、线上派单、远程监护等智慧化操控,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购、助急等“六助”服务,在全省实现“三个一”,即第一批入选全省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城市、第一批完成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试点任务、平台建设标准达到全省一流水平。该平台已覆盖90余万老年人、700余家养老机构,签订服务商248家。
三是重大疾病得到有效遏制。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疾病,以及各类重点传染病、地方病,持续强化综合防控措施,有效遏制发病率上升趋势。积极推进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建设。22家二级及以上医院卒中中心均开展静脉溶栓技术,17家二级以上医院能够开展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16家二级以上医院能够开展脑出血微创手术。在糖尿病防控方面,我们结合市政府主导的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经验,构建了市、县(区)、社区(乡镇)三级糖尿病防治网络,较好地落实了综合干预责任。市中医院成功主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中医缓解/逆转2型糖尿病专题研讨班》、省级继续教育项目《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培训班》等10余个继续教育项目,线上线下参训人员达3000万人次,完成开封市糖尿病专科知识培训新增医师约250人。在加强传染病防控体系建设方面,完善了市、县、乡传染病防控网络,加强了网络报告和疫情信息监测,全市传染病诊疗机构网络正常运行率100%。
四是健康开封提质行动扎实开展。该项行动是在健康中国行动、健康中原行动的基础上,结合开封实际,拓展的行动,包括健康扶贫深化、健康产业促进和中医药振兴发展三项行动。在健康扶贫深化行动方面,将政策保障范围由原脱贫人口扩展至脱贫人口、特困人员、低保对象和监测对象,在定点医院住院免收押金,实行30种大病集中救治,实现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同时,实施县域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行动,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推动公有产权村卫生室建设,提升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推动巩固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健康产业促进行动方面,全市现有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25家,2022年总产值达到42.4亿元,同比增长21.4%,高于全省19.9个百分点;营业收入38.6亿元,同比增长15.7%,高于全省13.4个百分点。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生物医药类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11家。在中医药振兴发展行动方面,市第二中医院肝胆脾胃科、市人民医院中医内科、市中心医院肝胆脾胃科、淮河医院中医风湿病科被命名为“河南省重点中医专科”;市中医院内分泌科和市第二中医院骨伤科被确定为“国家优势中医专科”建设单位;推荐市中医院脑病科为“国家优势中医专科”建设单位;兰考县和尉氏县中医院获得国家“特色专科和中医技术推广中心”建设项目,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建成中医馆,31.4%创建成为省级示范中医馆。
仝国勇在回答开封日报记者提问时说到,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是健康开封行动重点任务之一。结合中小学生健康状况和健康需求,市教体局主要做了以下几项重点工作。一是普及健康知识。全面落实《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落实健康教育课程,围绕学生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食品安全、疾病预防、心理健康、安全应急与避险等内容,持续开展“师生健康 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二是增强学生体质。认真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着力改善师资、场地、设施、运动风险防范等办学条件,确保中小学校每天安排一小时大课间体育活动。三是构建心防工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校医、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和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逐步配齐心理健康教育专职兼职教师。四是持续防控近视。控制学生非学习使用电子产品时间,坚持一天做两次眼保健操。指导各县(区)各校科学开展近视防控,开展视力筛查和建立视力档案等工作。开展全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示范学校创建活动。五是加强劳动教育。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在中小学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利用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开展劳动实践,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六是优化减负措施。严格按照教育部《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和《河南中小学生减负实施方案》通知要求,依据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组织安排教学活动,全面做好在校午餐午休、课后托管和兴趣活动等课后服务。
颜文君在回答河南法制报记者提问时介绍了我市开展传染病防控的几项有力举措。一是加强传染病监测。不断健全监测网络,加强监测能力,合理布局监测哨点,规范开展传染病监测工作。目前,全市共承担10余项传染病监测任务,包括新冠肺炎、流感、病毒性腹泻3项国家级监测任务,手足口病、病毒性脑炎、狂犬病3项省级监测任务和霍乱、伤寒、布病、出血热、乙脑5项常规监测任务。全市159家网络直报单位的传染病报告及时率和审核及时率均超过99.9%,根据监测情况,持续开展预警和风险的研判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二是落实联防联控。不断加强与教育、民政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压紧压实各级各类托幼机构、学校、养老机构、监管场所等重点机构的主体责任,指导做好消毒通风、健康监测等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督促学校落实好每日晨午检、因病缺勤登记跟踪、消毒等传染病防控措施,及时沟通信息,避免出现传染病校内流行。三是开展疫苗接种。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也是卫生健康事业成效最显著、影响最为广泛的工作。目前我市共有144家接种单位,其中儿童预防接种门诊112家,成人接种门诊3家,均可提供疫苗接种服务,29个产科接种点全部实现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出生时接种,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连续多年达到目标要求,另外我们组织开展查漏补种和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进一步提升疫苗接种率。四是开展健康科普。充分利用世界防治结核病日、425预防接种日等重大卫生日,深入学校、养老院等重点场所,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传染病、掌握防控知识,建议大家继续保持好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王红在回答汴梁晚报记者提问时,讲述了我市在预防出生缺陷方面采取了具体措施与收到的成效。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启动了多项预防出生缺陷项目,并逐步建立了完善的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体系。一级预防是把好婚前、孕前关口,通过婚前保健、孕早期健康教育、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增补叶酸等服务项目,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从2011年开始,我市实施了城乡居民免费婚前保健服务,每对夫妇补助182元,每年投入专项经费约130万元,2022年全市免费婚检率达73.81%,高于省定目标8.81个百分点。同时,规范实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2009年以来目标人群覆盖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2022年为91.65%,高于省定目标11.65个百分点。二级预防是通过提供全方位孕产期保健服务,加强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和干预,进一步减少先天性残疾的发生。自2017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连续7年将免费产前筛查列入市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对早中期孕妇免费开展一次血清学筛查和超声筛查,每年投入资金大约900多万元,全市免费为孕产妇开展产前超声筛查19万余人,产前血清学筛查20万余人。2019年又将高风险孕妇产前诊断纳入了免费项目。2022年,全市孕产妇免费产前超声和血清学筛查率分别为88.18%和77.98%,均高于60%的目标完成。三级预防是把好出生后关口,尽早对新生儿进行疾病筛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尽可能减少出生缺陷导致的死亡和先天残疾。从2017年开始,每年投入资金约410万元,在全市范围内对新生儿免费开展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简称“两病”)筛查及听力障碍筛查,2017年以来,全市共开展免费新生儿“两病”和新生儿听力筛查近30万例。2022年,全市新生儿两病和听力筛查率分别为99.30%和100.79%,均高于98%的目标任务。二是强化网络建设,构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长效机制。目前全市产前筛查机构8家,产前诊断机构1家,已实现了“县级能筛查、市级可诊断”的工作目标。全市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机构名单已于2022年4月在市卫健委网站上向社会公布,方便群众选择就诊。
李丹丹在回答开封广播电视台记者的提问时说到,我市中医药工作牢牢把握“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主线,以发挥特色优势、强化管理质控、传承创新发展为重点,中医药事业取得较好发展,取得了以下成果。一是政策机制持续完善。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担任组长的高规格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十项措施》,市财政每年拿出3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中医药产业的传承创新发展,为我市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撑。二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市中医院获批在河南自贸区开封片区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项目工程暨自贸区医院,项目占地120亩,6月19日传承创新大楼隆重举行了揭牌启动仪式。市第二中医院强力推进改扩建项目,11层的门诊住院综合楼整体建设顺利。县域内,占地80亩的兰考县中医院新院址、占地85亩的杞县中医院新院址和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的尉氏县中医院新病房楼相继投入使用。全市中医医院基础设施整体得到较好改善。三是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全市现有2家三级公立中医院、7家二级中医医院和13家一级中医医院;19家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均开设了中医门诊;建成105个基层中医馆,实现了乡镇(社区)医疗机构全覆盖,其中33家为省级示范;开办91个中医诊所;7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全市基本形成了以中医医院为主体,多层次、多形式、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四是服务能力大幅提高。全市现有1个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4个省级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单位,总数量位居我省省辖市第二名;9个中医专科被命名为“河南省重点中医专科”,数量位居省辖市第一方阵;市中医院内分泌科、脑病科和市第二中医院骨伤科被确定为“国家优势中医专科”建设单位,兰考县和尉氏县中医院分别获得国家“特色专科和中医技术推广中心”建设项目。五是中医药文化广泛传播。一是积极打造宋中医药文化品牌。争取铸造一批不同规格的宋天圣针灸铜人,在最大程度恢复历史原貌的基础上,赋予语音播报等现代特色;启动《宋代医籍文库》的校注和出版工作,对112部宋中医药书籍进行校注。二是市中医院大宋中医药文化博物馆被命名为国家和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7家中医医院被命名为“河南省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推广基地”,建成20个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三是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市中医院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单位和河南省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并以“嵌入式”形式参与全域旅游示范市建设,在5A景区清明上河园开设“惟一堂”,向游客展示宋代中医针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