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每年清明,开封这座历史名城便沉浸在一片独特的氛围中。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清明,在开封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内涵。一年一度的开封清明文化节,不仅仅是一场节日庆典,更是一次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盛会,它以保护固态、传承活态、发展业态为路径,将慎终怀远的传统美德、祭奠英烈的爱国情怀融入其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广大群众在参与中感受文化的魅力,汲取精神的力量。如今,开封清明文化节已成为群众性、文化性高度融合的节日,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四月的春风轻抚过开封古城墙的砖石,包公湖畔的垂柳摇曳生姿。这座承载着八朝兴衰的历史名城,在2025年的清明时节,以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盛宴,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文明的永恒魅力。从《清明上河图》中走出的汴梁盛景,到新时代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开封清明文化节正在书写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精彩篇章。
古韵今风
守护清明文化的固态根基
清明,在二十四节气中独树一帜,兼具节气与节日的双重身份。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贤的日子,更是亲近自然、拥抱春天的美好时刻。而开封,这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八朝古都,与清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无疑是开封清明文化固态的瑰宝。画卷中,疏林薄雾下的茅舍、小桥、流水、老树、扁舟以及熙熙攘攘的人群,生动地描绘了北宋时期清明节的繁荣景象,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民俗风情定格在历史的画卷之中。这幅画不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开封与清明文化独特历史渊源的见证,它让后人能够穿越时空,领略千年前清明时节开封城的热闹与繁华。
除了《清明上河图》,开封还有众多与清明文化相关的历史建筑和遗迹。铁塔、龙亭、相国寺等古建筑,不仅见证了岁月的变迁,也承载着清明文化的记忆。漫步在开封的大街小巷,仿佛穿越时空,能感受到北宋时期清明时节的热闹与繁华。而清明上河园,这座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建造的大型宋代历史文化主题公园,更将画卷中的场景从平面变为立体。
在开封,清明的传统习俗更是丰富多彩。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期的清明节,开封城有诸多独特的风俗。清明前夕,人们会准备各种祭品,前往郊外祭扫先人。祭祀仪式庄重而肃穆,体现了对祖先的敬重与缅怀之情。到了清明节当天,全城放假,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投身到春日的怀抱中。大街小巷,满是身着盛装的男女老少,他们或漫步于园林之间,欣赏着盛开的花朵;或在郊外的草地上,放风筝、荡秋千,享受着春日的欢乐。此外,斗鸡、蹴鞠等传统竞技活动也备受欢迎,人们在这些活动中,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情谊。
千百年来,清明文化在开封历代传承,生生不息。时至今日,每至清明,无论是在墓地,还是在烈士陵园,开封市民都以各种方式表达着对亲人的哀思、对革命英烈的缅怀;每到清明假期,我市的各大公园景区,依然是市民和游客踏青的好去处;清明前后,我市的广场、郊外等地便成了风筝的海洋,各式各样的风筝在天空中翱翔,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无论是色彩斑斓的蝴蝶风筝,还是形态逼真的老鹰风筝,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
2009年,我市率先在全国把清明节定位为自己城市的大型节会,并取名清明文化节,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与节庆文化相融合,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并探索出一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路。
多彩活动
活态传承的生动实践
活态传承,是开封清明文化节的核心亮点与不懈追求,它宛如一座桥梁,跨越时空,将古老的清明文化与现代社会紧密相连。在今年的清明文化节中,我市紧扣时代脉搏,深度挖掘清明文化内涵,持续深化“传承文明、拥抱春天”这一主题,秉持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与创新传承的理念,精心打造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独具匠心的文旅活动。
巡游踏春,共承千年宋韵;互动探秘,解锁清明新潮。瞧!“赵匡胤”气宇轩昂、“包拯”铁面威严、“杨家将”英姿飒爽,还有盘鼓激昂、高跷灵动、舞龙矫健、花车绚烂……清明文化节期间,我市各大景区纷纷开启特色主题巡游。百位仿若从画中走出的绝美NPC惊艳亮相,江湖中的武侠名宿笑意盈盈,手持杏花酒,邀游客同饮。在这场穿越千年的春日盛会里,游客不再是旁观者,而是故事的主角。每一次互动都是与历史的对话,每一次探索都可能解锁隐藏的“江湖秘宝”,续写属于自己的武侠传奇,沉浸式感受清明文化的独特魅力与热闹非凡的氛围。
“盛世清明 宋韵开封”开封市健身气功展演,则为广大健身气功爱好者搭建了广阔的交流平台。数百位习练者衣袂翻飞如云卷云舒,招式起落似笔走龙蛇。吐纳之间,千年导引术的智慧在血脉中流淌;开合之际,中华养生之道的精髓于筋骨间传承。这场力与美的交响,既是全民健身的生动实践,更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典范之作。
焦桐树下,民乐专场奏响时代强音。“音乐传承精神·拼搏创造幸福”的主题在丝竹管弦间流淌。古筝弦动,《焦桐花儿开》的悠扬旋律在泡桐林间流转,恰似焦裕禄精神穿越时空的深情回响。堌阳镇徐场村“90后”斫琴师夫妇以一曲《我爱你中国》,让千年桐木在指尖重获新生。当数字技术重现“焦书记,兰考不再受穷了”的时空对话,在场观众无不潸然泪下——这不仅是声音的共振,更是精神的传承。作为开封清明文化节的重要篇章,这场艺术盛宴不仅延续着清明时节的悠远文脉,更以创新表达让焦裕禄精神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桐花纷飞处,民乐声声正谱写着一曲精神传承与产业振兴的壮美和鸣。
非遗市集清明文化节专场更是热闹非凡。96项非遗瑰宝在此争奇斗艳:糖画艺人以勺为笔,以糖为墨,顷刻间绘就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汴绣大师飞针走线,将《瑞鹤图》的祥云仙鹤绣得呼之欲出;朱仙镇木版年画传承人挥洒丹青,门神形象跃然纸上。在这里,传统与现代碰撞出智慧火花:年轻人举着手机直播非遗制作,孩子们在互动体验区亲手拓印年画,老饕们循着香味品尝传承百年的灌汤包……这场非遗活态展演不仅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更让非遗保护成为全民参与的文明盛事。
清明祭扫活动则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烈士陵园内,青松翠柏掩映着巍峨纪念碑,各界群众手持白菊,神情肃穆。青少年清脆的献词声回荡在纪念碑前:“你们的名字,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你们的精神,熔铸在民族的血脉中。”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祭奠活动中,人们通过云端献花、VR观展等现代方式致敬英烈,实现了传统祭扫文化的创新表达。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家国情怀永驻心间。
文旅融合
业态发展的创新探索
在文旅深度融合的时代浪潮中,开封正以清明文化为魂,以创新业态为笔,在八朝古都的画卷上挥毫泼墨,书写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篇章。
春风拂过古城墙,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盛宴徐徐展开。今年,我市匠心独运打造的“春日赏花地图”,如同一条条缀满繁花的丝带,将散落在城中的文化明珠串联成链。铁塔凌云、开封府威、翰园墨香、龙亭春色,这些承载着千年文脉的胜景,通过沉浸式游园活动焕发新生——“五灵寻禅”实景剧本游带领游客穿越时空隧道,“清明颁新火”大典再现北宋皇家仪轨,翰园的艺术雅集、龙亭的光影盛宴与纸鸢竞翔,共同构筑起一座没有围墙的“清明上河园”。
当历史的厚重遇见春日的灵动,开封呈现出独特的文化气质。刘青霞故居的丹青墨宝、皇宋大观的文人雅集、美术馆的视觉盛宴、博物馆的诗意栖居,这些文化地标通过开展主题展览、创作雅集、青青诗会等高品质研学活动,为游客打造了一场可触可感的艺术巡礼。在这里,每块砖瓦都在诉说故事,每缕春风都带着墨香。
数字是最有力的见证:清明假期298.36万人次的游客流量,17.22亿元的文旅收入,26.21%和36.48%的同比增长,这些跳动的数字背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成功实践。央视《新闻联播》《朝闻天下》等权威媒体的聚焦报道,人民日报、新华社的深度解读,无不印证着开封模式的可贵探索——当古老文明遇上现代创意,必将迸发出令人惊叹的活力。
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开封正以文化为核、以旅游为翼,书写着文旅融合发展的时代篇章。这不仅是产业的升级,更是一场文明的对话,让沉睡的历史苏醒,让永恒的文化流动,最终绘就出一幅“诗和远方”交相辉映的盛世图景。
全民参与
文化传承的强大动力
开封清明文化节是一场全民参与的群众性文化节日。在这里,每一位参与者都是文化薪火的传递者,每一次互动都是文明基因的生动演绎。专业的文艺工作者与普通市民同台献艺,多元主体共同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文化交响乐。
今年清明文化节期间,我市文艺舞台绽放异彩纷呈。在禹王台区举办的“移风易俗除陋习 崇文尚德倡新风”文艺汇演中,社区工作者与退休职工联袂献演的《春风得意开盛世》舞动时代华章,音乐教师天籁般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吟咏清明诗意,青年创作者的情景说唱《我在开封很想你》则为古城文化注入青春活力,300余位观众沉醉在这场艺术盛宴之中;在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举办的“古韵传承”风采大赛上,古典舞《天宫舞曲》翩若惊鸿,宋词演唱《满江红》气贯长虹,模特秀《喜看杏花落汴梁》尽显风雅……我市各区举办的文艺活动既展现了宋韵文化的深厚底蕴,更以创造性转化彰显传统美学的当代生命力,为清明时节的八朝古都铺就一幅流光溢彩的文化长卷。
志愿者也是清明文化节的重要力量。今年清明文化节期间,一支支高素质志愿者队伍如春风化雨,在景区导览、秩序维护、交通引导等各个环节绽放文明之光。“能够为传承清明文化尽绵薄之力,是我们无上的荣耀。”青年志愿者李佳质朴的话语,道出了全民参与的文化自觉。他们用微笑服务编织起文化传播的纽带,让千年古城的文化温度可触可感。
清明文化更在基层绽放出时代芳华。以今年清明文化节为例,从顺河回族区“红色文艺轻骑兵”的精彩巡演,到金明池街道“清明祭英烈”的庄严仪式,基层社区已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杨寨社区的民俗展演让传统焕发新生,宋城社区的红色教育使精神得以赓续。这些扎根基层的生动文化实践,既传承了清明慎终追远的传统内涵,更赋予了崇德尚文的新时代意义,真正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完美交融。
这场全民共襄的文化盛典,不仅彰显了开封城千年积淀的厚重文脉,更昭示着新时代中华民族昂扬的文化自信。当专业与业余的藩篱在春风中消融,当古老智慧与现代创意碰撞出璀璨火花,清明文化便在这座承载着中华文明基因的古城里,绽放出令世人惊叹的时代光华。
2025开封清明文化节恰似一把穿越时空的金钥匙,开启了连接往昔与未来的文化长廊。典籍中的墨韵在固态保护中翩然苏醒,古老技艺于活态传承间重焕神采,传统文脉借业态创新迸发澎湃动能。这场春满中原的文化盛宴,既是向历史长河的深情叩拜,更是对星辰大海的壮阔宣言——当文化薪火在创新中传承,当民族记忆在发展中永续,中华文明必将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谱写新时代的盛世华章。(记者 李晨翀 实习生 郑钰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