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11410200005317445G/0002854
  • 2024-11-14
  • 开封市人民政府

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287号提案
关于加快推动开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的提案和答复

来源: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
打印

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287号提案

关于加快推动开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的提案

(287号  提案人:黄锦威  2024年2月)

产业兴,百业兴。作为政协委员,我结合工作实际,聚焦近年来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推出的好的经验做法、面临的困难问题等,深入开展了为期大半年的调研,并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

一、开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现状

(一)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全市数字经济、新材料、生物技术、网联及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迅速,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较大幅度增加。相继获批开封空分装备、中原农业科技示范区核心区等特色产业基地,引进培育了开封奇瑞等一批龙头企业和贝威科技等一批高成长性创新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体系初步建立。

(二)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全市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 35%以上,中心城区实现 5G 网络全覆盖,窄带物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设施逐步完善,初步建成开封市数字经济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城市数字人才学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府治理和信用开封体系。

(三)特色产业成长较快。推动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提质升级发展,打造了以高性能墨电极、特种石墨、负极材料和新型炭材料为核心的新材料产业。开封奇瑞新能源汽车项目建设基本完成,风能资源开发、生物质能源清洁利用等新能源利用取得重大进展。在医疗器械研发生产、中药中成药研发生产等医药领域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河南泰丰生物科技、贝威科技、优德医疗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加快培育。

二、新兴产业发展“一弱二缺三不够”问题值得关注

(一)产业集群式发展基础仍显薄弱。开封市集群化程度和竞争力仍然不足,集群效应不够突出。比如示范区工业园区内企业虽然集于一地,但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体系并不完善,群内企业之间业务关联性和技术关联不大,缺少高水平的产业集群链接效能。

(二)科技创新资源支撑和高层次科技人才短缺。当前,我市战略新兴产业科技创新资源短缺,关键材料和部件的自主可控性较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难度较大,科技创新资源对新产业、新产品支撑不足;很多中小企业产业往往规模较小,无法招到真正懂技术、勇于创新的技术工人。人才数量不足,人才结构不优,高精尖人才匮乏等短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集群的高质量发展。

(三)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够强。产业发展后劲不强,附加值低、规模较小、产业链不够完善。比如某铝型材产业园反映产业园区内铝型材企业大部分属于附加产值较低的基础加工阶段,成本占比高,缺少更深层次的精加工,产品结构单一,缺乏特色生产供应链,能够带来的收益增长空间较小。某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反映目前市域工业总产量小,产业所需的上、下游产品难以达到形成产业的规模,不利于产业链的上下延伸,产业集群的形成仍需要时间积累。

(四)新兴产业领军企业不够多。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重点企业品牌优势和影响力仍需加大培育力度。某化工有限公司反映,同类产品进口量持续增加,挤占国内市场份额市场,公司产品在下行期的定价能力偏弱,面临被进口产品取代的风险。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反映要更好地实现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必须要具备打造高水平高标准行业标准的能力,但目前公司在把创新能力转化为生产能力、研发能力上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三、几点对策建议

(一)畅通产品销售渠道,让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走出去”

针对企业下游市场需求减弱困境,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扩展外部销售市场,帮助企业渡过销售难关。如驻外办事处、驻外招商引资工作小组等政府驻外部门,可以积极收集当地企业的原材料采购信息,推广并积极协调其采购开封新兴产业的产品,帮助企业拓展销路,积极转接订单需求。

(二)引导上下游产销对接,让战略性新兴产业成本“降下去”

依托“万人助万企”活动,由政府有关部门牵头,举办产销对接会、搭建产销平台、组建本地产业联盟等上下游产销对接活动,引导企业主动加强与上下、左右链企业的沟通衔接,建立利益联结、协作紧密的合作关系,借此助力企业降本减负、转型升级。同时,不断去人工化、实现高度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是大势所趋也是市场竞争的“法宝”。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让战略性新兴产业“强起来”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依托纳米新材料等现有优势产业,吸引全国各地优质新材料企业等战略新兴产业入汴驻汴,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主体,将新兴科技产业建设成为新的支柱产业,重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新高地。

(四)完善创新产业链条配套,让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度保障“活起来”

为新兴产业提供鼓励创新的制度安排,建立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体制机制,实施高层次的人才引进工程,重点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通过优惠政策、激励机制和奖励机制,营造创新环境。畅通战略新兴产业融资绿色通道,减少融资过程附加费用,多措并举破解融资难题,为企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开封市工信局对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

第287号提案的答复

黄锦威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动开封市战略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工信局坚持用好“16136”总体工作思路和联合推进机制,以“万人助万企”活动为重要抓手,坚定“制造立市”战略,聚焦打造“7+10+N”产业群链、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把“万人助万企”重心由纾困帮扶为主转向促进企业转型、产业升级,着力推动“一转带三化”,加快“六新突破”,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一、强化产业群链培育

开封市积极融入国家、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布局,着力培育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开辟新领域、拼抢新赛道,重点培育新能源汽车、化工新材料、现代食品3个千亿级产业链;新能源装备(储能)、高端装备、现代家居、纺织服装4个500亿级产业链;集成电路与智能传感器、生物医药、绿色(装配式)建筑3个百亿级产业链。截至今年8月,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累计增速9.1%,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累计增速30.6%,节能环保产业累计增速15.9%,新材料产业累计增速14.4%,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成效显著,为我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强化龙头企业培育

市工信局落实市领导分包50个龙头企业制度,侧重于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形成了全市“50个龙头企业”,按照一企一策原则,针对每个企业做了培育方案,为龙头企业培育做好基础性工作。1-8月份,市领导分包全市50家龙头企业,累计产值完成447.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0.8%,拉动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产值增长5.4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支撑有力,其中时代新能源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代表保持110.9%的高速增长。今年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企业和项目如宸亚新能源加快推进建设,河南晋开集团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气化装置,河南易成瀚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升级改造微粉料开展工艺提升产品附加值30%,奔腾智能首台激光设备成功下线,启封新源太瓦级飞秒强激光器、中镜科仪纳米超薄切片机产业化步伐加快,核芯微电子产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奇瑞汽车打造全省汽车行业首个“创新型5G专网”,龙头企业创新带动能力持续增强。

三、加快数智能赋能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2024年以来,出台《开封市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5年)》和《2024年开封市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工作方案》《2024年开封市落实数字化转型战略工作方案》,全面部署年度数字化转型工作。二是培育示范标杆,激发转型活力。今年以来,新增省级智能车间工厂10家(累计68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2家(累计20家),优秀智能应用场景3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2家(累计6家),制造业数字化服务商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3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家。三是突出项目建设,加快数智赋能。今年全市实施数字化转型项目共57个,其中投资500万以上项目47个,计划总投资19.47亿元,已完成累计投资9.2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亿元,已完成投资8.07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61.73%。紧抓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机遇,征集项目485个、总投资626.1亿元,设备投资244.1亿元,目前通过工信部第一批审核项目35个。

四、深化企业服务

依托“万人助万企”平台,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推动企业反映问题精准高效解决。截止今年九月底,共收集企业问题1136个,问题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98%以上。建立市县两级政企“面对面”恳谈会制度,侧重解决重点产业链特别是新兴产业存在的问题,解决了河南平原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办理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证书问题,正大康地(开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增加厂区出入口问题等,深化助企服务,助力企业转型升级。二是扎实开展产销对接。密切与供应端、消费端双向沟通,强化产业链衔接,建立了全市重点产业链企业产品名录库,截至目前共收集835家企业,1287条优质产品。今年以来全市累计开展产销对接活动169场次,成交金额达6.35亿元,成交金额同比显著增加。

下步,市工信局将坚持市委“16136”工作机制,聚焦“制造立市”战略,持续推动“万人助万企”活动重心由纾困帮扶为主转向企业转型、产业升级,着力推动“一转带三化”,加快“六新突破”,拼抢新赛道,壮大新动能,全面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抓产业链培育。依托在建项目和龙头企业,抓好重点产业链培育工作,尤其是着力打造千亿级目标的3个产业链,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要重点关注奇瑞汽车和尉氏县汽车零部件企业产值入统,奇瑞改扩建、零部件产业园项目建设;化工新材料产业链要重点关注产值负增长的晋开,加快推动禹王台区新招引项目落地开工建设;现代食品产业链要重点推进通许酸辣粉产业园意向项目入驻,加快桃李、白象等项目建设步伐。

二是抓龙头企业提升。加大运行监测力度,紧盯龙头企业培育任务目标,强化调度指导,压实县区责任。深入查找龙头企业负增长原因,指导县区制定帮扶措施,推动实现扭负为正。加快推进宸亚新能源等重点培育项目建设,确保重点项目早日投产达效,力争完成全年培育目标。

三是抓政策机遇。加快“一转带三化”,引导企业制定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的设备更新计划,谋划实施一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设备更新项目,在此基础上,对接掌握新招引落地项目,做好明年制造业项目谋划。同时,全力做好第二批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项目储备工作;并按照2024年省级制造业设备更新项目申报工作安排,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和组织申报工作,积极向上争取资金。

四是抓万人助万企。完善重点产业链和8个50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包联服务,常态化开展供需、产融对接,着力破瓶颈、激活力,打通企业循环痛点堵点,充分激发其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完善与企业常态化交流沟通机制,用好市县两级政企“面对面”恳谈会工作机制,积极对接企业需求,推动企业问题精准高效解决。

联系单位:开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联系电话:22581075

 

                        2024年10月10日

 

开封市商务局对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

第287号提案的答复函

黄锦威委员:

接到《关于加快推动开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的提案》以来,市商务局高度重视,安排专人积极与提案代表对接沟通。现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答复如下:

一、主要措施

(一)持续完善顶层设计。依托开放兴市暨招商引资工作专班,聚焦全市制造业产业群链现状和发展要求,起草了《开封市开放兴市战略实施意见》《关于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关于围绕主导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通知》,制定印发了《2024年开封市招商引资行动计划及责任目标》《2024年港资、台资、日韩、世界500强外资专班工作方案》,修订了《招商引资工作成效评价办法》,明确全市开放招商工作思路,形成了层次分明的政策体系。

(二)围绕战兴产业精准招商。聚焦“7+10+N”产业群链中的战略新兴产业,梳理产业链龙头企业、上下游企业情况,实施重点制造业产业链招引攻坚、科技创新招商、外资筑基引强、重点区域招商、“链接郑州、共建共享”行动。建立“四库三单”,绘制2024年开封市制造业产业群链招商图谱及招商地图,精准招引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串企成链,聚链成群。

(三)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积极组织参加各类经贸活动,拓展境内外招商线索渠道。今年以来市县主要领导带队外出招商逾230余次,其中,高建军书记带队到安徽芜湖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考察,对接洽谈全领域、多业态合作等事宜,深化拓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吴海燕市长带队参加第十三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河南省跨国公司会等国家级经贸活动,先后围绕蓝思科技、中联重科、玲珑轮胎等行业头部企业,全力推介开封,开展精准招商。

(四)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周会见、月推进、季评价、半年观摩、年总评”工作机制。完善招商线索项目闭环管理,明确线索收集-分析-交办-跟踪-项目签约或终止流程。今年以来全市共发布招商周动态22期、开放兴市暨招商引资工作专报35期;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通过“周会见”工作机制会见企业23家,成功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加快进展,其中,通许县淀粉产业园项目作为“周会见”工作机制运行后的首个会见项目,于1个月内完成428亩土地征收、可研立项等前期准备工作,6月12日实现全面开工建设。

二、工作成效及招商目标

(一)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为积极融入河南省万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我市将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作为“首位产业”加快布局,以奇瑞河南、亚普汽车部件(开封)有限公司为链主企业,围绕整车制造,先后招引了住成电装、亚普汽车、延锋座椅、拓普零部件等一批国内外500强企业入驻,其中仅奇瑞河南公司就带动了60多家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集群发展。今后将围绕郑开汽车产业带500万台整车制造,瞄准奇瑞、比亚迪、上汽、吉利、创维等龙头企业,重点引进车身及附件、高性能电机、电控系统、汽车电子、智能物网制造及应用、汽车内外饰件、冲压铸造、汽车模具、试验检测等全产业链项目,打造千亿级产业链。

(二)化工新材料产业。开封聚焦盐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氯碱、烧碱、光气、苯酐等核心资源优势,加快上游延伸布局,紧盯下游未来产业谋划,持续招大引强,已形成了“研发—中试—转化—生产”全周期创新链体系。今后将围绕本地化工优势企业重点引进绿色农药、高端日化、功能助剂、特种化学品、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可降解材料及膜材料、高性能纤维、工程塑料、环保涂层、聚硅氧树脂等项目,打造千亿级产业链。

(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我市围绕中联重科、奔腾激光、平原智能、青天伟业等重点企业,规划建设了中联重科开封工业园、奔腾装备制造产业园、祥符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产城融合示范区智能制造产业园、空分产业研究所等,做大做强农机装备、仪器仪表、空分装备、激光设备等产业链。今后将重点招引特大型空分设备、气体纯净设备、分子筛吸附器、稀有特种气体生产、汽车电子仪表、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特种设备、电子信息设备、激光数控设备、高端数控机床、清洁能源装备、先进农业机械、智能生产装备制造、智能动力装备制造、智能环保装备制造等项目,打造五百亿级产业链。

(四)生物医药产业。我市大力发展以中医学、中医药等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康养事业,推动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建设了生物医药产业园,围绕化学药、现代中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康复医疗等领域,吸引了天地医药、康诺药业、贝威科技、瑞达医药、比福医药、优德医疗等一批企业落户发展。今后将重点招引生物制药、中高端康复器械及辅具、智能中医康复设备、体外诊断高端医疗器械、健康养老、生物药、化学药、医药中间体、中药制造及原辅料等项目,打造百亿级产业链。

(五)新能源(储能)产业。开封抢抓河南省打造“郑汴洛濮氢走廊”机遇,加快新能源(储能)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以时代新能源、亚普汽车、平煤新材料为龙头牵引,以储能材料为核心,以全钒液流电池为起点,建设了新材料储能产业园,围绕全产业链精准招商,引进了河南辉捷材料、河南铭扩科技等配套企业,建设了江苏米格碳毡、深圳睿格晟板框、盖片配套等项目。今后将重点招引双极板、质子膜、碳毡等静压石墨和碳基体复合材料、太阳能组件制造、光伏板制造、锂电池等项目,打造五百亿级产业链。

(六)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开封积极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今年以来,计算数字产业(河南)科技有限公司投资的核芯微电子生产线项目落户开封,郑州数据交易中心与开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共建的郑州数据交易中心开封运营中心揭牌运行,深挖开封“数据金矿”,推动集成电路与智能传感器产业链从无到有、拔节生长。今后将重点招引关键材料及专用芯片、半导体设备、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微机电系统传感器、新型存储器、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芯片测试等项目,打造百亿级产业链。

三、下步举措

(一)“聚势”开展产业链招商。一是“锻长板”做好战兴产业招商。围绕战兴产业编制产链关键环节招商图谱、空白环节招商图谱,明确“强链”“补链”“延链”方向,增强靶向招商的精准性。不断完善产业招商地图,挂图作战、按图索骥,加大对节点型、链主型、功能型项目的挖掘与招引。通过“龙头企业招商”引进产业链“链核类”配套企业、“链创类”研究支撑机构、“链服类”行业协会组织。支持存量“链主”企业通过委托外包、市场采购、投资合作等方式,招引上下游优质企业落户,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集群。二是“布未来”做好前沿新赛道招商。要结合我市的基础条件,抓紧抢占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健康、未来能源、未来材料、未来空间等产业新赛道,加快塑造产业新优势,引进落地一批新质生产力的项目。特别是在低空经济产业赛道,要重点加强通用航空机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围绕机场引进无人机整机、轻型运送飞机及核心零部件、动力电池和飞行控制等核心技术研发和制造项目,拓展“低空+”文旅消费、“低空+”运动消费、“低空+”教育培训以及“低空+”会展等低空消费应用场景,打造低空融合产业园。

(二)“赋能”强化资本基金招商。一是“集群化”组建产业基金。政府通过存量优化整合、新设立组建等方式,成立综合性母基金。结合地方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的特色优势,组建细分领域产业基金。加强与市场基金联动,鼓励支持本地头部企业建立产业基金,围绕产业链、聚集上下游。二是“精准化”开展产业投资。政府产业引导基金要充当支撑企业长期创新和发展的“耐心资本”“战略资本”。探索构建适合本地产业需求的“资助—种子—天使—创投—产投—并购”投资基金运营体系,以风险投资甚至“合伙人”身份,主动参与到初创企业和新兴产业培育过程,通过投早、投小、投科技,充分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三)“拓展”完善多元招商路径。一是拓展招商新资源充分发挥以商招商。拓展乡贤招商资源,创新“乡情+乡贤”招商模式,编制在外乡贤名录,建立乡贤人才、乡贤企业信息库;常态化开展乡贤招商活动,聘请一批“乡贤招商联络员”和“家乡推介官”,推动乡贤以开办实业、总部回迁或以商引商、项目引荐等各种形式支持参与家乡建设。拓展校友会招商资源,充分挖掘高校校友会资源,探索设立校友会经济产业园,依托校友会、校友和校友企业,实现项目、资本、人才集聚。二是引入招商新力量。要加快引入市场机制和专业团队提升招商的质量和降低投资的风险,特别是在发掘、对接、遴选、考察招商对象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企业家群体、科学家团队、投资机构、行业协会、产业联盟,以及专业咨询机构等社会化力量的独特作用。

(四)“用心”做好营商环境招商。一是打造最优的氛围环境。营造亲商、友商、爱商、护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打造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包括一流的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投资环境、要素环境、创新环境、监管环境和人文环境,形成“人人都是招商大使,处处体现营商环境”的招商新格局。二是做好最优的要素保障。着力降低企业生产运营综合成本,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降低企业用电、用气、物流等成本,不断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塑造企业竞争的成本优势。优化“规划引领项目落地,项目决定资源配置”机制,统筹保障人力资源、能源、生态环境等要素,确保招引项目顺利落地三是提供最优的企业服务。为企业提供优质普惠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建立健全走访服务企业和帮办代办服务机制,进一步精简审批程序、优化审批服务,落实“承诺制”“容缺制”,把“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工作理念落到实处,做好企业创业期的“合伙人”、企业成长期的“店小二”、企业做大后的“守门人”,企业走出去的“护航员”。

 

联系单位:开封市商务局

联系电话:22771880  

                    

                               2024年10月13日

相关文件:

    【下载DOC】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