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2023-08-22
  • 开封市人民政府

开封市人民政府
对河南省政协第十三届一次会议
第1310325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
打印

尊敬的孙子雯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深挖老年经济潜力发挥开封宜居养老优势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开封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新形势、新变化,实施“十百千万”幸福养老工程,构建“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小区—居家”六级养老服务网络,紧密结合其独特的自然生态、中医药和交通区位等优势,探索推进养老产业发展,精心打造开封“开心养”养老服务品牌,塑造品牌化、产业化、专业化、连锁化、精准化、信息化“投资—建设—运营—服务—监管”为一体的养老服务“开封模式”,有效推动全市养老服务工作健康、有序、良性发展。

一、开封市老龄人口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一)人口老龄化现状。关于人口老龄化,国际上通行的标准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根据“七普”数据,开封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93.079万人,占常住总人口的19.29%,比重分别高于全国0.59个百分点,高于河南省1.21个百分点。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68.4965万人,占常住总人口的14.2%,比重分别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高于河南省0.71个百分点,已经完全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据测算,2035年左右,全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开封市的老龄化程度将比全国更高。

总体来说,开封市老年人口呈现“一快二化三多”的状况,“一快”就是人口老龄化增长快。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开封市60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6.67个百分点,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5.92个百分点。“二化”就是指高龄化和空巢化。全市现有8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到11万人,占全市老年人口的11.8%。“三多”就是贫困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多。全市现有失能、半失能老人3.9万人,占全市老年人的4.2%。

(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开封市始终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政主抓、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工作机制,按照“11651”工作思路(即锚定“一个目标”、打造“一个品牌”、健全“六大体系”、实现“五个覆盖”、推动“一体化产业”),抓设施建设打基础、抓改造提升上水平、抓示范培养强质量,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市建成县区级特困供养服务中心10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38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437个,智慧养老服务平台10个,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全市乡镇敬老院78家,民办养老机构140家,机构床位数26128张,入住机构老年人9000余人,床位空置率超过50%,群众的养老需求基本得到满足,老年人及其家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1.建章立制,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依托开封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开封市加快养老服务“六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 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办法》《开封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和康养产业发展规划》等相关文件,。

2.整合资源,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统筹高效利用试点资金、专项资金、补助资金等,持续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激发养老服务市场活力。2018年以来,开封市养老服务领域共投入资金4.0629亿元;2022年,利用一年时间,开封市成功申报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专项债项目17个,获批资金12.04亿元;申报普惠养老再贷款项目1个,获批资金1亿元。运用这些资金,开封市全面实施“十百千万幸福养老工程”,确保

3.深度融合,医养结合不断深化。全市医养结合机构16家,成功申报4家医养结合示范项目、3家彩票公益金支持医养结合建设项目,获批资金2493万元。全市24家二级及以上综合医疗机构,有20家开设了老年病科,开设率83%,高于省定目标。所有养老机构均与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建立了绿色通道,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13家一级医疗机构被命名为“市老年友善基层医疗服务机构”,8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被省卫健委命名为“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搭建智能化家庭医生签约平台,共签约常住居民482万余人,其中,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61.8万人,签约率为95.52%;65岁及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达到69.86%。入选全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提供机构护理、居家上门护理、居家自主护理三种护理服务形式,66家单位确定为长护险定点护理服务机构,5606名经规范评估的重度失能人员享受到长护险待遇。

4.人才保障,养老队伍更加壮大开封市涉及护理、康养类专业学校5所,相关专业在校生3410人。其中,河南医药健康技师学院是第 45、46 届世界技能大赛健康与社会照护项目中国集训基地、河南省健康养老护理教育培训基地、“河南护工”人力资源品牌建设基地、开封市长期护理险定点培训机构。2022年,河南医药健康技师学院、兰考县高级技工学校被评为省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基地,尉氏县老年养护中心、开封市五福养老服务中心被评为省级养老服务人才实训基地。

5.创新发展,养老事业硕果累累。

二、存在问题

开封市养老产业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从总体情况来看,产业发展起点低,但成长空间巨大;市场主体活跃度不足,但产业投资力度逐渐增强;产业发展基础薄弱,但政府主导的产业发展引导平台初具规模。市场主体观望情绪浓厚,养老市场需要培育、养老服务供给和需求不对等、新时代养老观亟需培养、养老产业发展营商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专业人才短缺等因素制约着开封市养老产业发展。

三、下步措施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支持养老服务等消费”。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事关亿万老年人及其家庭幸福生活,对拉动内需、扩大就业、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市正在起草《开封市促进养老服务消费“六项行动”实施方案》,下一步,将深入实施“扩大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培育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提高养老服务保障能力、强化养老服务队伍建设、优化养老服务营商环境、提升养老服务监管效能”六大行动,倾力打造全域、全龄、全链“开心养”养老服务品牌,让开封老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养”,助推开封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一)紧贴民生需求,优化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创新推动“投资+建设+运营+服务+监管”五位一体养老服务改革,大力发展普惠养老服务。推动社区养老服务。构建“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区、物业、业主委员会三方联动+居家养老服务”多元运营模式。培育居家养老服务。优化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功能,实施“互联网 +”养老工程,发展5G智慧养老社区,为社区老年人提供线上线下服务内容。推进老旧小区适老化设施改造,对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给予最急需的适老化改造,融合拓展设立“家庭照护床位”。深入推动机构养老。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给予建设运营补贴,依法享受财税优惠和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切实降低养老服务成本。重点扶持发展满足基本养老服务需求、服务高龄及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养老机构,不断提高养老机构对高龄及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照护能力。

(二)紧系兜底保障,完善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发挥乡镇敬老院功能。推动乡镇敬老院全部转型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满足更多农村老年人住养服务需求。加强农村幸福院建设。充分利用农村闲置院落、校舍等场所,通过改扩建等途径,推进农村幸福院全覆盖,使其成为提供农村养老服务的阵地和平台。落实巡访关爱机制。落实独居、空巢、留守、特困等农村老年人关爱服务制度,依托养老服务机构和基层网格化管理,实现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率全覆盖。

(三)紧抓改革发力,推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加强养老对外合作交流。加快郑开同城化进程,促进智慧养老、康养、旅养、居家社区养老等新业态招商,引进和培育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加快养老产业项目建设。争取中央预算内项目投资、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中央专项债、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等项目,提高项目编制、策划和包装质量,谋划、储备、建设一批带动作用强、服务质量好、市场效益好的养老产业项目。创新优质老年用品供给。打造老年用品产业链,支持老年人康复辅助器具、智能养老装备研发生产,鼓励企业研发生产可穿戴、便携式检测、居家养老监护等智能养老设备以及适合老年人的日用品、食品、服饰等产品用品,争创国家级康复辅具产业园。实施“养老+行业”行动。利用开封市得天独厚的人文、生态、康养、旅游等优势,拓展旅居养老、文化养老、健康养老、养生养老等消费领域,创新和丰富养老服务产业新模式与新业态。激发老年用品消费潜能。推进老年用品进展会、商场、机构、社区和家庭,开展“孝老爱老”购物节活动,鼓励各大电商、零售企业开设“孝老爱老”服务,通过线上线下联动,集中展示销售老年用品;推进各大超市、药店设置孝老商品专区,对老年人提供优惠。

2023年5月25日

相关文件:

    【下载DOC】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