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开封市人民政府
对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1230915号提案的答复
李拴成、付玉堂、生聚山、邬敏、任丙祥、李华伟等6位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大扶持力度支持河南商业保理行业发展的提案》收悉(以下简称《提案》),现答复如下:
一、自贸区开封片区的基本情况
建设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加快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秉承“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历史使命,开封将集全市之力,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努力将自贸区开封片区建设成为功能特色鲜明、投资贸易便利、高端产业集聚、要素自由流动的自由贸易园区。
1.实施范围。自贸区开封片区实施范围20平方公里,位于城区西部,毗邻郑州,处于国家级开封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核心区域,以郑开大道为轴心两侧展开布局。
2.功能定位。按照区域划分,自贸区开封片区的功能定位是:重点发展服务外包、医疗旅游、创意设计、文化传媒、文化金融、艺术品交易、现代物流等服务业,提升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国际合作及贸易能力,构建国际文化贸易和人文旅游合作平台,打造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区和文创产业对外开放先行区,促进国际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3.产业定位。自贸区开封片区在空间上规划为“一心四谷两港”,即:中央商务中心、健康乐谷、文创艺谷、高新智造谷、创智孵化谷、国际物流港和国际商务信息港,7个功能分区形成互为依托、有机融合、富有创意的产业空间体系。
一是中央商务中心:3.92平方公里,是自贸区开封片区集中展示整体城市形象的核心区域,重点发展金融、政务、商务服务和楼宇经济,吸引总部经济聚集,现建成29栋楼宇,承载能力130万平米,可供企业拎包入驻;
二是健康乐谷:1.92平方公里,是自贸区开封片区展示特色的亮点区域,重点发展医疗旅游和大健康产业,与国际接轨集聚健康养生、临床医疗和医学科研等机构。医疗旅游是国家赋予自贸区开封片区的独有定位,我们将先期启动健康乐谷建设,定位高端,对标国际,构建高端医疗综合区、研发智慧平台和特色康养旅游生态区,谋划拓展区4.25平方公里,将健康乐谷打造成为国际医疗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
三是文创艺谷:1.11平方公里,是自贸区开封片区突出文化优势的特色区域,重点发展创意设计、文化传媒、文化金融、文化贸易等业态,打造文创产业对外开放先行区;
四是高新智造谷:7.64平方公里,是自贸区开封片区转型发展的承载区域,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及汽车零部件、新兴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布局技术研发、工业设计、专业服务等业态,构建开放型的制造业产业体系;
五是创智孵化谷:1.49平方公里,是自贸区开封片区的科创集聚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创业孵化等产业,集聚国内外研发机构、实验平台和创新团队,打造创新创业梦工厂;
六是国际物流港:2.53平方公里,是自贸区开封片区外向型经济的主要平台,重点发展保税物流、供应链管理、商品交易等产业,建设成为集内陆口岸、流通加工、商品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物流园区。计划将建设开封综合保税区;
七是国际商务信息港:1.33平方公里,是自贸区开封片区产业集中展示的主要区域,重点发展会展经济、法律、会计咨询等商务服务业,构建专业化的产业展示平台和服务平台。
我市着力在自贸区开封片区打造“234”产业集群体系:“2”即以文创产业和医疗旅游两大特色产业为亮点;“3”即以高端装备及汽车零部件、新兴制造业、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三大制造业为支柱;“4”即以服务外包、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专业服务四大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我们积极拓展发展空间,构建四区联动的发展格局。在自贸区范围内,50%的空置土地为企业投资建设留足了发展空间。20平方公里的自贸区,与周边预留50平方公里的拓展区、全市8个产业集聚区、11个服务业“两区”创新联动发展。在自贸区周边运粮河组团、开港经济带、郑开科创走廊等区域重点发展自贸区相关产业,最大限度发挥自贸区的引领辐射效应。
二、自贸区开封片区金融创新工作情况
1.自贸区金融服务环境明显改善。做好顶层设计,提高站位,推动自贸金融制度创新。开封市人民政府印发了《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封片区进一步深化金融服务建设专项方案》(汴政〔2019〕42号)文件(简称自贸金融“五项计划”),明确了具有开封特色的金融支持自贸区发展意见,为自贸金融发展设计了较为科学的制度导向。该方案包括5项计划17条具体内容,在跨境贸易投资融资、跨境人民币业务、自贸区金融产品创新,以及跨境资金流动风险防范等方面对自贸区总体方案进行具体化、本土化落实。自贸金融“五项计划”实施以来,各项措施逐步得到落实。例如,自贸区开封片区有融资需求的两家民营小微企业河南汴欧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开封贝斯科超硬材料有限公司已通过等级评定进入A+类企业名单,已分别新增500万元、200万元授信额度,且全部为信用贷款,其中河南汴欧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还获得汇率优惠50基点。自贸区银行从提高信用贷款比例、简化抵质押担保手续、提升授信额度、延长贷款期限及降低贷款利率等方面入手,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实现“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
2.初步形成了自贸区金融政策聚合效应。自贸金融“五项计划”工作内容涉及人民银行信贷政策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创新完善企业信用状况评价及运用的方式方法,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及外汇管理促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等多方面,体现了以外汇管理政策为主线、信用体系建设为支撑的区域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聚合效应,这种聚合效应将为金融支持自贸区建设创造充分竞争的条件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3.自贸区银行特色支行建设获得突破。自贸区开封片区银行业务创新,也带来了特色支行的建立和发展。如建行为自贸区企业实施差别收费定价机制,为开封朗信化工有限公司开通网银结售汇,并对结售汇价格给予优惠50基点。中行根据自贸区企业特殊性,出台相关批量定制化授信模式,实施“一企一策”授信方案,满足中小进出口企业多样化授信需求,同时在贷款利率上降低收费标准。其他银行在信贷产品、结售汇费率优惠等方面也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服务和产品。自贸区银行特色支行建设,带来了银行之间的错位经营,弥补了市场空白,为企业提供了多样化选择。
三、自贸区开封片区金融类产业招商开展情况
自贸区开封片区挂牌以来,坚持以制度创新促产业转型、以开放带动促高质量发展,积极引进、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提升开放程度。特别是在金融产业领域,自贸区开封片区积极打造优良的金融发展环境,降低金融产业入驻门槛,给金融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截至目前,自贸区开封片区已入驻企业5500家,并已推动引进类金融企业63家、金融企业13家。其中,引入的河南省中原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为河南规模最大的小贷公司,引入的豫资芯鑫融资租赁为河南省最大的内资融资租赁项目,引入的开封市产业集聚区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已经完成中国基金协会备案工作,是开封市第一支国有公司私募产业基金,一期资金规模7.5亿元。这些金融企业的入驻,为自贸区开封片区提供了包括融资租赁、小额贷款、基金管理、产业投资基金、供应链管理等丰富多样的金融服务。
在商业保理产业方面,结合《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自贸区开封片区大力支持商业保理业务发展。由于商业保理行业在注册资金和其它硬性要求门槛高、审批权限未下放片区等原因,企业审批流程复杂。尽管如此,挂牌以来,在我市的积极努力下,目前,已有2家商业保理类企业在自贸区开封片区注册运营,分别是河南金瑞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和大河财立方商业保理有限公司。这两个项目在难以注册落地的情况下,我们多方协调省市有关部门,在自贸区先行先试的制度红利下注册成立,其中大河财立方商业保理是河南首家在自贸区注册的商业保理公司。
自贸区开封片区是我市金融创新的试验田,各金融机构积极来区先行先试开展特色金融服务,有力促进了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金融国际化。其中,中行自贸区支行积极探索服务进出口企业创新业务模式,实现了“电子汇总征税保函和海关税费支付”河南地区首笔业务落地,促进企业贸易便利化,助推了自贸区开封片区经济、贸易创新发展。
四、出台金融产业支持政策
为进一步推进金融产业的发展,开封市围绕金融产业,聚焦制度转型发展的突出瓶颈,综合运营财政政策,集中各方面财政资金资源,为补齐产业短板及打好转型发展共建战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在金融产业发展方面在自贸区开封片区先试。2018年,我市出台了《开封市促进招商引资若干措施的通知》,文件明确:针对新引进市级金融分支机构、金融配套服务机构分别一次性奖励100万元、5万元;新引进省级金融分支机构、金融配套服务机构分别一次性奖励200万元、100万元。另外,针对新注册设立或新迁入的金融机构总部、金融配套服务机构总部给予一次性奖励。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鉴于商业保理业务突破了传统信贷业务审批流程长、融资门槛高、需要抵质押等限制,客户方向紧紧围绕核心企业上下游,极大解决了广大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同时对稳定大型企业的供应链体系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结合您提出的《提案》,下一步,我们将学习借鉴天津、上海的经验和做法,充分利用自贸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针对商业保理产业出台细则,重点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等个性化的优惠方案,进一步加大商业保理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推进金融政策落实,助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感谢你们对我市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开封市人民政府
2020年6月16日
相关文件: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