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开封市人民政府
对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1230133号提案的答复
魏跃进、杨好勤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重视开封的老省会文化保护,助力河南文化强省的提案》(以下简称《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开封市“省会文化”的传承
开封有4100多年的建城史,开封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作为八朝都城的时间达575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从元代始,在继承都城文化的基础上,开封作为省会城市更长达700年之久。古都文化在省会文化发展中传承,省会文化在古都文化影响下发展,并在发展中持续吸纳中外优秀文化,营造出特有的人文景观,孕育出一代代勤劳、朴实、智慧的河南人,形成了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中原文化,深远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进步。可以说中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着突出的地位。中原文化如果缺失省会文化,就会失去厚重感,源远流长就无从谈起。
在漫长的省会时代,开封一直是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时有罹难但又奇迹复兴。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在这里演绎,如于谦、马可波罗、李自成、乾隆、林则徐、冯友兰、冯玉祥、康有为、李大钊、吉鸿昌、吴芝圃、陈再道、李雪峰等等,无不为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形成了如中心文化、仁和文化、不屈文化、重教文化、守创文化等绚丽的“省会文化”。开封省会文化积淀着河南人民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河南人民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河南人民生生不息、持续发展的丰厚滋养。
二、开封市“省会文化”建筑的保护情况
开封是八朝古都,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文物资源丰富。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结果,现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1940余处,各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347处353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22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4处47项,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84处。结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对城区内文物再次进行归纳分类,共确认不可移动文物247处,其中各级文物保护单位74处,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173处。
开封的“省会文化”的保护传承,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地面文物建筑的保护,重点是要保护开封作为省会时期的文物建筑。“省府文化”的文物建筑,承载着厚重文化历史,更是文物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省会时期文物建筑概况
1.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该校旧址现为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内的近代优秀建筑群,2000年9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位居开封市旧城区的东北隅,东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清古城墙,北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代开宝寺塔,西望龙亭,南傍阳光湖,占地600余亩,总建筑面积17529.46平方米,是1915-1952年间学校设计建造的教学、办公和生活用房。其风格基本保持明清以来优秀的民族建筑样式,又融合了西方建筑的部分手法,美观实用,浑厚典雅,是20世纪初期大型民族建筑设计与工程的代表作,也是近代中国公共建筑中最具组群特色的建筑类型,至今保存完好。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见证了中国特别是河南省文化、教育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开启了河南现代高等教育的先河。是近代教育建筑精品的代表,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2.天主教河南总修院。是在1929年经河南省各教区协定,在意大利米兰外方传教会的倡导下,经罗马教廷传信部批准拨款修建的。主持人为时任开封教区主教——意大利人谭维新。1932年建成开始招生,在1958年停止招生之前,培养了大批高级神职人员。为中国天主教会做出了贡献。位于河南省开封市东郊建设路羊尾铺村,占地58.218亩,现存近代建筑群中有大门,主楼,小教堂和附属用房,保存的基本完好。河南总修院建筑群既有欧洲巴洛克式教会建筑的风格,又有中国传统的马头墙砌法和雀替,走廊的泥雕、浮雕及山花图案造型,整个建筑群呈现出中西合璧的形式,美丽绝伦。河南总修院作为重要的近代宗教文化遗产,其规模大、质量高的建筑群,在历史、建筑技术,艺术等方面均具有很高的价值。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河南省教育厅旧址。该旧址位于开封市龙亭区北书店街道办事处北土街(刘少奇纪念馆西侧),原市政府院内,共有东西走向两座建筑,均为两层砖混结构坡面瓦屋顶,其中一座南面设前廊。该旧址东西长30米,南北宽24米,建筑单体做法考究,形制规整,南面主楼拱券门拱券窗极具特色,南面主楼保存较好,后面附楼生物破坏严重,屋顶坍塌。该旧址对研究民国建筑具有一定的价值。2017年5月31日被开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4.河南省博物馆旧址。河南博物馆最初是在河南法政学堂和河道总督衙门的旧址上筹建而成,分为前、中、后三进院,前院为配套服务区,中院为展览区,后院为文物库房、办公、会议区。前院、中院建筑以中国传统砖木结构房为主,后院建筑以仿欧式建筑为主;前院、中院仿中国传统的园林式布局,后院整体上也是自成一体,平面呈“回”字形,中间有一天井。现仅存前院过厅、后院展馆及办公用房等建筑。根据冯玉祥家人、随从及开封老住户的回忆,冯玉祥主豫期间就住在河南博物馆后面的天井院。旧址现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5.人民会场。1928年1月,河南省政府奉冯玉祥令,拆除栗大王庙,在原址建设国民大戏院。5个月后该剧院竣工。该剧院气势宏伟,楼下楼上座位可容纳3000多人,冯玉祥将其定名为人民会场,这个名称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成立。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人民会场一直是开封最大的剧场,河南省和开封市的各种大型会议和演出均在此进行,现为开封市文物保护单位。
6.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纪念塔。1928年,河南省政府在开封市南关的一片空旷场地建开封市新公园,供人休息游玩。公园中有一个“世界园”,在“世界园”中央建了一座“阵亡将士纪念塔”,以纪念国民军在历次战役中殉难的将士。该塔塔基为圆形石座,塔身的六棱柱形,下粗上细,通高23米,开封人直呼其为纪念塔。新中国成立后曾对该塔进行过数次加固维修,现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7.冯玉祥主豫办公楼旧址。冯玉祥主豫办公楼旧址位于鼓楼区省府前街老市委院内,现有两栋建筑,保存基本完好。冯玉祥主豫办公楼旧址见证了冯先生在此时期对河南人民作出的贡献,是冯先生生平历史事迹的一部分,对研究冯玉祥将军对中国民主事业的贡献提供实物资料。2017年5月31日被开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省会时期文物建筑保护措施
开封市十分重视文物建筑,特别是是包含“省府文化”的文物建筑中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工作,相继组织进行了全面普查,调查了周边环境,绘制结构图纸等,并在《开封日报》专版刊登公布了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制作了保护标志牌进行挂牌保护,受到河南省文物局的赞扬。同时,还对城区尚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制作了完善的档案,涵盖文物描述、照片和部分图纸等资料,形成了不可移动文物数据库。
1.申报文物保护单位
我市历来注重省府时期文物建筑的保护工作,相继组织编写申报文本将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天主教河南总修院、河南省教育厅旧址、河南省博物馆旧址、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纪念塔、人民会场等分别申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将冯玉祥主豫办公楼旧址等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申报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17年5月经开封市人民政府正式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河南省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遴选工作开展之际,为加强对“省会文化”文物建筑的保护,我市拟将所有带“省”字头的文物建筑均列入此次八批省保的申报目录中,并积极组织有关单位和县区文物主管部门收集整理有关文献资料,为这些见证了“省会文化”的文物建筑申报八批省保提供充分详实的史料依据,目前此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
2.完善“四有”工作及编制《保护规划》和《维修方案》
在将省府时期文物建筑申报为文物保护单位后,我市及时划定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树立标志牌,完善了四有工作。对新发现的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及时完善了相关材料,形成了数据库。并根据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现状,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及时编制了《维修方案》和《文物保护规划》,为下一步文物单位的保护及维修做好前期工作。
三、“省会文化”规划工作进展情况
开封作为河南省省会长达700年之久,创造了丰富的省府文化及大量的省府文化遗存。对于丰富且分散的省府系列文物遗址,进行合理规划和充分展示是非常必要的。一是在已完成的《开封宋都古城保护与修缮规划》中,对17.4平方公里的宋都古城进行整体保护,划定“四厢二十坊”,重点对明确古城“保护、修补、保留、更新”四种模式。对省府大院、河南大学等能够具体体现省府文化的区域划定厢坊。二是在已完成的中山路沿线改造方案中,重点对省府大院进行详细设计;在已完成阳光湖周边区域改造方案中,对河大明伦校区进行统筹考虑。三是对涉及省府文化的历史遗存进行各级文保单位、历史建筑的挂牌认定。
(一)推进省府文化游
规划有3条游线:一是近代史迹游——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人民会场-开封宾馆-鼓楼-书店街-马道街-河南水利专科学校-静宜女中-孙中山铜像-杨靖宇将军读书处等;二是革命史迹游——抗战时期中共河南省委旧址-中共豫陕区委旧址等;三是历史遗迹游——山陕甘会馆-文庙棂星门等。
(二)做好文保展示项目库
结合《开封宋都古城保护与修缮规划》制定的“四态四化”项目库,制定省府系列文物保护展示项目库,资金投入近5亿。预计下半年将启动阳光湖、中山路周边民国文化保护相关工作。
(三)推进省府大院提升改造
结合中山路千年轴线文化带建设,重点推进省府大院改造提升。将省府大院作为行宫角文化区的核心区,突出民国风貌建筑特色,进行集中修缮。通过活化用地,打造集文化展示、酒店住宿、会议接待以及教育培训为一体的省府文化公共服务街区。具体修缮中,原河南省委办公大楼改造成会议中心,地委办公大楼延续培训功能;冯玉祥主豫办公楼旧址继续保留冯玉祥纪念馆的文化服务功能,开封档案馆保留原有功能,配套建筑植入民国历史展示功能;以汪伪时期河南省政府建筑为核心,新建配套建筑作为商务接待功能;保留原省府大院南大门,并以此为核心形成公共文化广场空间,新开辟地面停车场和地下停车场在南侧机动车主入口,保留的建国初期建筑用作配套休闲服务功能,新建省府饭店提供餐饮婚庆服务;传承冯玉祥主豫期间大力兴建图书馆,建设“书香开封”的历史,延续公共文化服务功能,设置省府图书馆及文化教育中心;东部针对保留价值较低的建筑予以拆除形成东入口广场,居住小区内拆除的搭建建筑可以腾出空间打造舒适的绿地活动空间,提高环境品质。未来,将整体上形成北部明清传统院落建筑群、中部民国风情传统建筑群、南部苏式风格年代建筑群、东部宋式风韵古都建筑群四种修缮模式。
四、对文化旅游事业的投入情况
开封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即是我市推动文化强市战略的重要资源,也是市财政优先支持的重点。时值中央从国家层面对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与利用提出了战略部署。河南省制定出台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河南段)建设保护规划》,并成立河南省开封宋都古城保护与修缮工作领导协调机制,省财政厅专门成立了支持开封宋都古城保护与修缮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对开封宋都古城保护和维修工作的支持,对包括河南省政府遗址等文物的保护和修缮工作将开启新的篇章。
近年来,开封市积极统筹财政资金,不断加大对文化旅游事业的投入,支持我市文化、旅游,特别是文物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古城保护与修缮规划核心区的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为我市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019年,全市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完成4884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0%,市本级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完成3098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1%。
(一)健全完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力度
加强规划引导,完善落实各项财政支持大运河开封段文化保护利用的政策措施,积极统筹市级资金,持续加大市级投入力度,引导县、区财政加大投入,建立健全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和保障机制,为大运河开封段文化保护利用打下良的基础。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古城综合保障能力
2019年,投入大量资金,保证了北关街城墙八期项目、东城墙阳光湖周边棚户区改造、书店街、御街街景整治、城墙公园七期建设、老城区河道黑臭水体治理、老旧小区改造等一批重点城市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大大改善了古城环境,全面提升古城综合保障能力,使得老城旧貌换新颜。
(三)支持文物工程建设,推进古城文物保护与修缮。
2019年,结合城墙周边拆迁工作进展情况,拨付资金支持南墙内墙维修工程和承办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第七次会议。并积极支持申报并及时下达资金,支持开封城墙东墙及北墙维修工程、善义堂清真寺维修加固工程、相国寺大雄宝殿屋面和天主教河南总修院旧址修缮方案编制等工作。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结合您提出的《提案》,下一步,我市将以开封宋都古城保护和修缮为契机,持续加大对文化旅游事业的投入,切实做好老省会文化保护,进一步助力河南文化强省,为我市经济转型升级、文化旅游工作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做好“省会文化”遗存保护
积极做好“省会文化”遗存的保护,特别是“省府旧址建筑群”的保护工作。同时,将作为典型的“省府叠加省府”奇观的原河南省政府有关遗址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
一是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对大运河水系连通、中小河流治理、文物保护与修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公益性项目给予倾斜支持;同时,积极向上级财政部门申请增加开封市专项债券额度,支持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建设;二是争取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中原文化股权投资基金、高成长服务业发展引导基金以及省属功能类公益类企业设立的基金等,支持大运河文化保护利用文旅等产业项目;三是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开封市规范高效应用PPP模式,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优先办理入库手续,并重点向社会进行推介;同时争取上级支持开封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奖励。
(三)做好开封“省会文化”展示
在全市文化旅游产业项目谋划上,向“省府文化”项目倾斜,充分发挥“省会文化”在开封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展现开封700年厚重的省府历史文化。
(四)加大“省会文化”宣传力度
认真做好“省会文化”研究,鼓励支持开封日报、开封电台、开封电视台、汴梁晚报、开封网等各类市级媒体,以及中央、省级媒体通过新闻消息、专题报道等多种形式宣传开封“省会文化”,支持省会文化研究人士在各级学术期刊发表学术文章,提升开封“省会文化”影响力。
历史遗存是文化传承的根基,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我市将更加珍惜宝贵的“省会文化”资源,更加重视“省会文化”及文物建筑保护和利用,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助力河南文化强省建设和开封市文化旅游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感谢你们对我市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开封市人民政府
2020年6月8日
相关文件: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