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夯实高质量发展生态基础。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开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生态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2023年,我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提升11个位次,达到历史同期最好水平;PM2.5、PM10、优良天数等主要指标实现“七降一增”,优良天数同比增加14天。10个国、省控地表水考核断面全部达标,6个断面实现水质类别提升,断面累计达标率95%,水质改善率排名在全国、全省稳步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4.02%,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黄河干流兰考段荣获省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示范区马家河湿地获评“美丽河南”实践优秀典型案例。禹王台精细化工园区“一企一管一池”建设经验全省观摩学习。完成3个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建成危险废物收集试点5家、二类废铅蓄电池收集转运试点10家,兰考县“无废城市”和鼓楼区“无废园区”建设成效明显。
◎持续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
开展黄河流域环境问题、涉水领域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风险隐患排查等3项行动,排查问题159个,整改110个,持续整改49个,5大类11项隐患环境问题得到有效管控。黄河入河排污口溯源率100%。“绿盾”四类重点问题逐年减少,问题发生率连续多年保持全省最低。
◎扎实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
高质量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33项任务、98件群众举报件的整改工作;2022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的3项问题、生态环境部监督帮扶交办的568个问题全部完成整改。2022年省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2023年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专项督察等多项整改任务完成209项,持续推进24项。
国土绿化
全市共完成国土绿化37362亩(其中生态草业13326亩),是年度目标任务的282%,新建省级森林乡村示范村40个,森林特色小镇5个,新建、提升公园绿地8处,口袋公园、小微绿地等30个,全市生态水平和绿化景观再获明显提升。
◎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不断强化
严格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积极开展2023年林草湿综合调查监测和森林资源普查工作,2023年下发我市77个待核实林草湿样地全部提前完成。不断强化森林督查,2022年40起森林督查案件全部整改到位,有效遏制森林破坏形势,被省林业局多次在工作推进会中点名表扬。2023年,全市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0.08‰以下、检疫率100%、普查率100%,完成省森防站下达指标。引进了林木新品种4个(吉德杨、美国红枫、华山梨、绿丰石榴),林业新技术2项(推广果树整形修剪、菊花节水灌溉),进一步提高了开封林业的产出效益和科技含量。
◎自然保护地生态治理成效显著
开展“2023年清风行动”和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专项行动,现场缴获、放飞野生鸟类32只。有序开展全市水鸟资源同步调查,常态化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巡护工作,收容救护野生动物130只。不间断开展保护区巡护工作,确保保护区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查处。
◎全市生态水平明显提升
全市认定各类示范工程901个,有效推进绿化向庭院、社区、村庄、医院、工厂、学校拓展。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全市完成村庄绿化3615亩,新建和完善农田防护林2166亩,建设防风固沙林6850亩,完成县级以上道路河渠绿化4590亩,农业生产对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进一步提升。城市景观形象更添新彩。全市完成城区绿化3468亩,有效助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沿黄区域生态建设水平持续提升。重点提升了黄河大堤、S312生态廊道和上堤道路绿化水平,增植观叶、赏花、常绿树种,新增绿化面积570亩。在黄河滩区发展生态草场13326亩。
水利建设
◎城市水环境持续改善
谋划实施四水同治项目55个,项目总投资18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7.6亿元,已完成投资71.3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05.4%,居全省前列。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顺利完工,开封境内全长50.4公里河道得到全面治理;郑开同城东部供水工程完成管道铺设93.34公里,完成投资26.15亿元,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总投资4.58亿的开封市古城区河湖水系水生态修复项目已全部完工;惠济河治理工程(城区段)顺利开工建设;北支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马家河生态治理二期工程等前期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水利治理能力再上新台阶
全市各级河长巡河12.08万人次,全市巡河率为99.5%,排名全省前列。涧水河成功创建为2022年度河南省首批淮河流域幸福河湖,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黑岗口调蓄水库已完成省级幸福河湖创建。开展保护地下水资源专项执法行动、河湖安全保护专项执法行动等,有效打击水事违法行为。
◎供给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开展地下水取用水专项整治,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并联合督察局进行督导,2023年全市共封停自备井320余眼,压采地下水量1200万立方米,全市共收缴水资源税7624万元。维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62处,受益人口95万人。全市共收缴水土保持补偿费1220.38万元,各县区累计收取水费2982.4万元,兑现奖补资金81.6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