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44号
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把开封打造成世界中医药名都的建议和答复
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44号
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把开封打造成世界中医药名都的建议
(44号 领衔代表:李庆祥 2024年2月)
为鼓励公民积极从事两个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素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结合开封实际,找准差距、锁定目标、明确措施,按照先近后远的实施路径,深入挖掘大宋中医药文化资源优势、打造中医药事业产业链条、释放大宋中医药资源潜能,将开封市打造成名副其实的世界级中医名都,有力推进我市高质量发展。特建议:
1、结合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实际、及大众饮食习惯,鼓励村医、医疗服务队、营养健康师等积极指导广大人民群众提高健康意识,可以以培训的形式传播健康理念,倡导健康行为、传授健康技能、开展中医健康讲座,推进大宋中医文化的宣传。
2、提供共享、权威、统一的知识来源平台,推广“需求牵引、独具特色、设计统一、共同投资、资源同享”理念,普及传统中医文化是。
3、市委书记高建军提倡,要“切实把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因此各有关方面要深入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围绕“一动一静一中医”持续发力,努力把开封打造成世界中医药名都。
4、中医药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的科学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现实作用,是坚定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和支撑,也是我们传承创新发展好中医药的底气所在。以针灸铜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圣济总录》等为代表的中医药成就,成为后人取之不竭的宝贵财富。因此,大力发掘宋中医药文化资源,促进开封中医药事业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的重要举措和历史选择。
对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
第44号建议的答复
李庆祥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把开封打造成世界中医药名都的建议》收悉,我委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有关人员认真调研、落实,现对建议答复如下:
诚如您所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药在开封同样有着辉煌的历史,很多在中国医学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发生在开封,很多中医名家在开封留下足迹。可以说,我市蕴含着得天独厚的“宋中医药文化”,近期,我们围绕市委市政府“一动一静一中医”战略部署,在大力弘扬宋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助力开封世界中医药名都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大力传播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一)壮大中医药文化科普队伍
全市成立了不同层次的中医药文化科普专家团,其中市级专家团由层层筛选的177名中医医师、中药师和中医护理人员组成,县、乡(院)级中医药科普团也高标准扩充了队伍规模。市卫健委正式印发文件明确专家团职责、工作要求和重点任务等,并遴选推荐5名医师参加省级中医药文化科普专题现场培训,组织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参加线上培训,同步计划启动下年度中医药文化科普工作,包括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下基层、送健康、惠群众等活动。
(二)发挥养生保健知识主阵地作用
市中医院、市第二中医院等7家市县(区)中医院成功获批“河南省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推广基地”,充分发挥好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推广基地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探索并推广中医养生保健发展新模式、新形态,传播科学健康的中医药养生保健理念,更好地展示、传播、弘扬中医药文化。
(三)筑牢基层中医药文化宣传网底
依托遍布全市的106个基层中医馆和20个中医药文化知识角,结合我市气候特点、饮食习惯等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易于掌握的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今年以来,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乡村等相关活动100余场次,覆盖人群近2万人。
二、加大资源转化力度
推进市中医药实验室建设,完成拟定推进市中医药实验室院内制剂项目落地的工作方案(草稿)《开封市中医药实验室章程》和《开封市中医药实验室建设方案》的草案,前往市科学院考察学习实验室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推动市中医药实验室与市中医院、开封市惠剂中医药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展院内制剂成果市场转化。与种业实验室、开封鲍姑控股集团商议培育开封黄河滩原生态艾草,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出“灸圣记忆-绿色原生-先进工艺”的研发理念,推出颐养、调养、轻养三大系列艾灸佳品。立足中医药产业发展需求,聚焦中医药健康服务、加强中医药临床循证评价与证据转化,构建现代中药研发新模式,加大药食同源新品研究和推广,提高中药材种植技术与质量赋能健康产业发展;组织市农科院、市中医药实验室及相关市直中医医疗机构专家调研祥符区陈留镇鲍菇集团生产基地,促进中医药科研与产业相结合,为全市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塑造新动能。
三、弘扬“宋中医药文化”品牌,助力“世界中医药名都”建设
(一)活化中医药文化资源
为更好将宋中医药文化资源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市隆重举办了《宋代医籍文库》编纂启动会暨第一次编委会,原市长李湘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琦教授、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等多名国内专家出席活动,市卫健委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现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同时积极申请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目前已完成《鸡峰普济方》和《卫生家宝方》两部专著的校注和项目出版任务书。
(二)打造中医药宣传阵地
一是开封市中医院的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中医特色重点医院、中医药文化宣传基地和自贸区院区建设等项目推进顺利,中医药传承创新大楼正式启动运行。二是成功推荐开封示范区职教园区的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和河南医药健康技师学院中医药博物馆获批“河南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单位。持续推进兰考县中医院张从正展览馆改进提升,争取下批次省级基地现场验收。三是谋划建设大宋中医药文化主题公园和体验馆,多次考察市域相关场地,初步确定了项目选址和框架设计,旨在更好体现中医药文化场馆在收藏研究、社会教育、展览策划和文化服务等方面的社会功能价值。四是充分发挥民间中医特色优势,组织开封市武氏内科、通许县刘氏针灸和通许县谢氏内科申报第二批河南省中医学术流派;组织调研“汴梁民间优秀中医传承人工作室”建设,包括运行情况、专项资金使用和人员配置等。
(三)生动展示中医药实践成效
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一动一静一中医”战略部署,征求相关局委意见,起草出台了《开封市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深入挖掘“宋中医药文化”内涵,持续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机关等“六进”活动;市政府主管市长多次组织相关活动筹备协调会和现场碰头会,召集了市委宣传部、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市网信办、市文投公司、凤凰网等共同参与活动主题设计、场景布置和宣传预热等。成功在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举办了10期“大宋中医药文化市集”活动,通过大宋中医药文化专题展、专家义诊、健身功法教学、中医特色诊疗体验和中医药产品展示等形式,全方位展示了我市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各参与单位累计派出工作人员1600余人次,现场参与群众多达17万人次,互联网报道达1362篇。
(四)创新转化中医药文化成果
宋代针灸铜人模型是世界医学史上的第一个国家级经络穴位形象标准和实物教学模型,我委多次组织针灸专家、铸造专家等召开咨询论证会,联合起草了《铸造宋天圣针灸铜人招标书》,明确了其形象选择、铸模定型、铸造尺寸、铸造材质、铸造工艺、确定颜色、经络穴位显示、材质检验、语音播报、权益保护等事宜,同步在政府采购网上发布采购意向。
下一步,我委将按照您的建议要求,持续挖掘我市“宋中医药”文化资源,持续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发挥好市中医药领导小组协调议事机制作用,明确局委分工,多方联动,汇聚推动全市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二是协同相关局委,尽快开展并做好全面的中医药资源调查工作,掌握最新的中医药资源发展概况,科学谋划中医药事业发展举措。三是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序时推进宋“天圣针灸铜人”重铸和《宋代医籍文库》编纂出版工作,推进大宋中医药文化主题公园建设,聚焦目前工作推进中遇到的痛点、堵点,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和相关局委包含资金保障在内的各项政策支持。四是推动中医药科研创新,协同有关单位进一步建设好市中医药实验室,理顺发展机制,促进中医药科研快速转化,尽早实现收益。五是更高质量做好中医药文化六进工作。充分发挥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医药力量,大力开展好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工厂等活动,依托遍布全市的106个基层中医馆和20个中医药文化知识角进一步向群众普及易于掌握的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讲好“宋中医药文化”故事,助力我市打造“世界中医药名都”。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中医药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我委会在后续的工作中持续跟进,将此建议做实、做好。
联系单位:开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联系电话: 0371-23861162
2024年6月19日
相关文件: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