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四好农村路”:铺就乡村振兴“幸福道”

来源: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
打印

“四好农村路”让乡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全媒体记者 孙怡然 摄

一路春风通阡陌,“四好”政策暖民心。

“四好农村路”是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开封市围绕“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总体目标,用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农村公路将广袤的乡村大地串联起来,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支撑动力,让乡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群众致富路 

9月22日,豫东地区持续性降雨依然没有停歇,而穿梭在祥符区仇楼镇高庄村田间地头的蔬菜运输车丝毫不受雨天道路的影响。“以前路不好,新鲜蔬菜运不出去,只能就地贱卖。”高庄村蔬菜种植户高俊友道出了“四好农村路”给当地农业带来的新变化,“现在水泥路通到田间地头,菜刚摘下来就能存、能运,咱心里踏实多了!” 

在“四好农村路”给祥符区农业带来新变化的同时,农村工商业也随着农村路的畅通呈现出新的繁荣景象。从祥符区出发沿着X011一路向东,道路两旁,挺拔的梧桐树排列整齐,行程20公里来到八里湾镇磨角楼村。在这里,记者见到了正在忙碌的开封市金伯利仿真花有限公司负责人闫利霞。她告诉记者,2007年她返乡创业时,从县城往市里的物流中心送货,用的是三轮车,走的是大坑套小坑的泥巴路。 

3年后企业规模扩大,闫利霞开始用面包车送货。“行驶在用煤渣填坑的路上,遇到深沟时,还是时不时磕着面包车底盘。”闫利霞说,“最怕的就是下雨,一下雨面包车就没法儿正常行驶,恨不得找人来推着车走。” 

2015年,祥符区交通工程技术保障服务中心对X011杨寨至罗王乡政府的21公里县道进行改建,使得周边村民出行环境得到了质的提升。“‘水泥’路变成沥青路,我们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日子,出行方便多了。”生活在附近的村民马新义说。 

“四好农村路”带来的不仅是出行的便利,更提升了周边村民的家庭收入,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这条路修了以后不仅给我们货物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也让我们脸上有光了。”闫利霞说,“之前外地客商想来厂里考察,因为路不好走,我都不好意思让人家来。现在路修好了,邀请外地客商进厂参观,我们不仅有面子,更有实力拿下订单,推动企业扩大招工规模。” 

如今闫利霞的企业,固定职工就有195人,外发加工人员1800余人。其中,妇女1300余人,残疾人50人。“一个季度结一次工资,大概四五千元,一年能增加一万多元收入。”磨角楼村的外发加工人员申霞介绍说,“闲下来想做就做,忙时就做农活,两不耽误。” 

如今,金伯利仿真花有限公司年产值1000多万元,订单已经排到了年底。“原来是我们工人等着单子,现在都需要提前备货。货车直接开进厂房装载、卸货,方便多了,我们活在了一个好时代,感谢党和政府。”闫利霞说。 

产业振兴路 

修一条路、添一道景、美一个村、富一方民。X011曲范线道路两边随处可见依路而建的水漆厂、肥料直销处等,小货车、半挂车装载着家家户户丰收的希望在路上平稳地行驶。 

继续向北6公里,可以看到路边坐落着一座白皮松森林生态庄园,这是罗王镇胡寨村依托X011开发的“天然氧吧”,也是带领当地群众致富的“发财树”。据该生态庄园负责人胡庆刚介绍,这里种植的白皮松达87万棵,占地面积近3000亩,不仅为50户脱贫户提供新就业岗位,更是打造出“公路+生态+文旅”新基地。 

从“走得了”到“走得好”,“四好农村路”托起了乡村振兴梦。近年来,我市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载体,围绕当地农村资源、特色产业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让农民群众可感可及、得到实惠。 

作为“九曲黄河十八弯”的最后一弯,兰考县不仅曾面临严重的风沙、内涝、盐碱“三害”,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也十分薄弱。从“晴通雨阻”的沙土路到四通八达的硬化路,从“有货卖不出、致富一场空”的无奈到如今实现了“人享其行,货畅其流”的美好愿景,兰考县正在用一条条平坦畅通的农村公路,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在兰考县何寨村,记者见到正带领村民打包红薯的小卫种植养殖农场负责人邵志远。 

邵志远1997年出生,退伍后成为一名典型的新农人。他告诉记者,今年已经是他返乡创业的第五个年头了,主要做电商直播,好的时候一天能出1万多单。邵志远说:“得益于我们这里农村路网的完善和物流的便捷,从地里挖出的红薯,我们拉到仓库打包,当天快递就能寄走。” 

新鲜农产品能够快速到达千百公里外的消费者手中,深入田间地头的农村公路日常维护功不可没。“只有高质量的乡村道路,才能保证更多农产品保质保量地快速外运。”邵志远说,他的店铺上了新产品,依托何寨村万亩梨园,他把直播间搬进了田间地头,带着老乡们一起将“兰考酥梨”推广出去。 

道路通了、机会多了,村民越来越富裕了。“我们按时间算工资,1小时10元,每人每天能挣100元左右。”记者观察到,跟着邵志远打包、筛选红薯的员工,基本上是村里五六十岁的妇女。“不用出去打工了,也能顾上家里,可不错!”一名正在给红薯装箱的妇女说。 

路通了、年轻人愿意返乡了、带动家乡百姓就业了……这一系列良性循环的背后,便是“四好农村路”建设发展带来的深刻变革。 

2016年以前,让河南五农好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魏净最头疼的就是厂门口的路。“通往县城的主路都是坑坑洼洼的,去县城送货很不方便,要很长时间。我们的产品大多是玻璃瓶装的,道路状况不好对产品运输有很大影响,不仅运费高,破损风险也比较大。”魏净说。 

2016年,厂门口的兰赵线修通,魏净的烦恼随之消散。魏净告诉记者:“我们这儿和全县的主干道、乡村道都互联互通了,大型物流运输车可以直接开进厂里,产品生产出来就能在最短时间内运抵目的地。仅物流费用这一项,过去一单货成本6块多,路修通后降到两块多。成本低了,我们也能把更多实惠直接让利给消费者。” 

“四好农村路”的建设成果,体现在物流快递的便捷上,体现在百姓出行的笑容里,更体现在乡村经济的活力中。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四好农村路”以“建好”为基础、“管好”为手段、“护好”为保障、“运营好”为目的,全面提升农村公路的服务品质和综合效益,有效破解了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 

祥符区和兰考县的县、村道改建,只是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开封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8625.323公里。如今,开封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即将实施,随着全市农村公路骨干路网提档升级、对外快速通道的持续打造,“规模结构合理、设施品质优良、治理规范有效、运输服务优质”的农村公路交通运输体系正一步步变成现实。(记者 汪元蒙 孙怡然)

相关文件:

    【下载DOC】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