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区龙成御苑生活垃圾分类房。
从党政机关到社区街巷,从校园课堂到商场店铺,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如春潮涌动,在开封,一场以垃圾分类为抓手的绿色变革正悄然改变着城市面貌。
“红色引擎”驱动绿色变革
“生活垃圾分类看似小事,实则是关乎民生福祉的大事。”近年来,开封将垃圾分类纳入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要内容,通过“党建+网格化”模式,构建起“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体系。
在龙亭区,社区党员化身“分类督导员”,每天指导居民正确投放;在顺河回族区,老党员组成“银发宣讲团”,用快板、顺口溜等形式科普垃圾分类知识;在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机关党员下沉社区开展“敲门行动”,逐户发放分类指南……在开封城区,党建引领的“红色力量”正转化为垃圾分类的“绿色动能”。
“以前觉得分类麻烦,现在看到老党员们风雨无阻坚守岗位,我们也不好意思乱扔垃圾了。”金明池街道居民李素梅道出了许多居民的心声。据统计,全市有数万名党员参与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带动居民参与率不断提升。
制度创新筑牢保障根基
走进市环卫局,整齐摆放的《开封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指引》等文件,见证着以法治思维推进垃圾分类的决心。作为河南省首个出台地方性分类管理办法的城市,开封构建完善政策体系,为分类工作提供全方位制度保障。
“我们建立‘周调度、月考评、月奖惩’机制,设立1200万元专项奖惩资金,将分类工作纳入城市综合考核。”市生活垃圾分类办负责人介绍,还通过“四不两直”暗访、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对发现的问题实行“交办—整改—销号”闭环管理。
据了解,2024年以来,我市下发整改通知237份,推动解决设施覆盖不均、混收混运等突出问题。
各部门协同发力,市发改、商务、市场监管、邮政、机关事务等行业部门建立垃圾减量管理机制,开展执法监督,建立工作台账,尽最大力度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一次性用品、过度包装、食品浪费等垃圾产生量。“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治理格局正在形成。
智慧管理提升工作质效
据介绍,我市持续完善分类设施,目前已覆盖914个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为96.8%。同时,持续推进居民小区垃圾分类投放点升级改造工作,通过国家预算内资金、专项债、老旧小区改造等渠道,累计更新垃圾分类亭1100余个。城区建成垃圾焚烧发电厂1座、处理能力1050吨/日,餐厨废弃物处理厂1座、处理能力100吨/日。建成再生资源回收网点265个,分拣中心4处,可回收物智能暂存箱200余台,回收利用率为35.62%。龙亭区生活垃圾分拣中心已投入运行,日设计处理废塑料能力60吨。
“通过在垃圾亭安装智能摄像头和称重设备,系统能自动识别投放行为并生成积分。”在开元上城小区,垃圾分类人员演示着智能分类积分设施,居民正确分类可兑换生活用品。目前,各城区人流密集小区都接入智慧监管系统,分类准确率显著提高。
科技力量不仅体现在监管端,更渗透在分类全流程。在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经过发酵、焚烧等工艺,转化为绿色电能;龙亭区分拣中心里,废塑料经破碎、清洗后变成再生颗粒,重新流入生产链条……从“末端处置”到“全生命周期管理”,开封正构建起资源循环利用的闭环体系。
绿色风尚浸润城市肌理
“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我市制定每月宣传主题,采取接地气的做法,创新宣传模式,印制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边产品,到社区、公共单位、居民小区持续深入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春节期间开展“分类进万家”志愿行动,暑期组织“小手拉大手”校园实践,全国生态日发起“分类减碳”倡议……通过知识竞赛、主题演讲、文艺会演等多样化形式,让垃圾随手分理念深入人心。
别出心裁,创新宣传载体。城市公交变身“移动宣传站”,车身LED屏滚动播放分类标语;沿街商铺电子屏组成“千屏联盟”,打造动态宣传阵地;社区“绿色积分超市”里,居民用分类积分兑换日用品,形成“分类受益”的良性循环。
“现在连我家孙子都成了‘监督员’,看到扔错垃圾就会纠正。”西苑小区居民张老先生笑着说。
走进橄榄城社区,整洁的分类亭、智能的回收箱、生动的宣传墙映入眼帘。作为省级示范片区,这里创新“红色物业+绿色分类”模式,通过“定时定点投放+误时投放点”结合,实现垃圾不落地、日产日清。
像橄榄城这样的示范小区,我市已创建10多个,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9月8日,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组织职工参加垃圾分类教育实践活动,实地参观各类垃圾处理设施,详细了解各类垃圾从分类收集、运输到处理的全过程,深刻认识到垃圾分类对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意义,有效增强环保理念与绿色低碳意识。
该中心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上持续发力,面向广大干部职工发布关于积极落实公共机构禁限塑要求的倡议,从多方面明确环保行动方向。倡导带头严守禁塑规定,办公区域全面停止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含塑纸杯等禁塑目录内制品,主动减少塑料消耗,并严守塑料垃圾分类规范,严格按标准投放,主动参与宣传监督,传播环保理念,共同营造绿色办公环境。此外,该中心还组织职工参与实践活动,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推动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垃圾分类是破解‘垃圾围城’的必由之路,更是推动绿色发展的关键之举。”市生活垃圾分类办负责人表示,将在部门联动、管理体系、宣传引导、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力度,让绿色成为古城最动人的底色。
从“一纸方案”到“全城行动”,从“新时尚”到“好习惯”,开封正以垃圾分类这个小切口,推动城市治理大变革。在这场绿色革命中,每一个开封人都是参与者、见证者,更是受益者,一幅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画卷正在汴梁大地徐徐展开。(记者 刘延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