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开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来源: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
打印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实施文旅强市战略,大力推动文旅产业转型提质发展,高水平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都,真正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开封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坚定文化自信,抢抓重大战略机遇,不断探索特色发展之路,破题破冰、出圈出彩,向世界讲好新时代开封故事,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极大提升。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文化遗产保护深入推进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修订完善《北宋东京城遗址保护规划大纲》,编制印发《开封市“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加快编制《开封市文化遗产保护展示总体规划》《开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推进非遗传承保护展示创新,举办百家非遗进景区、首届宋文化非遗节等系列活动。

古城保护利用加速“焕新”

开展“护佑国宝三年行动”,深入实施宋都古城保护与修缮工程,稳步推进“四厢二十坊”、黄河悬河文化展示馆、州桥汴河遗址博物馆、顺天门遗址博物馆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所属公园体制机制改革。

◎文博行业影响持续增强

城市考古与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开封工作站、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建成揭牌,开封入选第二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开封博物馆入选2022年度全国博物馆(展览)海外影响力百强榜单,新增1家非国有博物馆。

 

文旅文创融合发展

文旅供给更加丰富

坚持不懈推进文旅文创融合战略,2023年全市接待游客9983.6万人次,旅游收入727.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2.78%、229.21%,与2019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5.43%和15.07%。持续丰富研学产品,发布十大研学精品线路,打造2节省级精品课程、2条省级特色线路,成功举办2023中国·开封研学旅行博览会。1—11月份,累计接待研学团队255万人次。清明上河园推出大宋盛世婚礼,半亩园入驻汉服店20余家。出台《开封市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考核办法》,举办“星光之夜夏日夜市市集”、万岁山夜间音乐节等夜间促消费活动。推出地标美食,培育宋“潮”夜市,我市成功获评“大众旅游·美食系列·十城”(北方地区仅北京、开封入围)。2023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开幕式成为央视和地方“思想+艺术+技术”融合传播的典范,入选“中国节事卓越品牌”。

◎文旅强市出圈出彩

清明上河园三期已建成开放,《飞跃清明上河图》球幕影院入选文旅部首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试点项目,《大宋·东京梦华》入选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七盛角、鼓楼特色文化旅游休闲街区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新增1家3A级旅游景区。开封市入选第五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3家企业上榜“河南文化企业30强”,自贸区开封片区“迪拜国际艺术品展示交易中心”项目入选对外文化交易“千帆出海”行动计划,“文化金融创新服务”“文化出口特色服务”案例入选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第三批创新案例。开封市博物馆、开封市图书馆获评第二届全国文博百强文创产品单位。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双创园被评为第一批河南省旅游科技示范园区试点单位。在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双创园开设省版权登记平台线上服务端口,并设立全省唯一的省会外地市版权工作站,全省版权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2次在全省出版(版权)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挂牌成立河南省文旅文创融合创新开封基地等四家机构组建开封市文化和旅游产业专家库。朱仙镇、圉镇镇被认定为全省地名文化遗产第一批“千年古镇”。获评17个省级特色村、镇、园区,县域文化旅游承载能力持续提升。

城市影响不断提升

“奋进河南 强国建设”开封广告片在《新闻30分》前投放。央视《一馔千年》开封篇在央视综艺频道及央视频等网络平台热播。《探索·发现》栏目播出《考古进行时第三季——探秘州桥汴河遗址》,“八城接力·打卡文旅特色街区大直播”观看人次逾千万。举办“大宋中国年”“宋潮戏剧节”“来趣宋潮”清明大巡游等系列活动,持续开展“一城宋韵 月月有节”系列宣传活动,彰显“一城宋韵 东京梦华”城市主题形象。“大宋中国年”期间开封获得央级媒体报道14次。“宋潮生活之旅”品牌体系工程入选文旅部“2022年国内旅游宣传推广优秀案例”。实施“引客入汴”工程,1—11月份,共招徕大型团队40批次,成功组织我省首个系列包机团队共50架次首站到达开封观光游览,开封城市品牌吸引力显著增强。成功举办《茶和天下·豫见宋潮》沉浸式艺术展和《一城宋韵·东京梦华》开封文旅专场推介会,受到中国驻大阪总领事馆肯定。组织河南传统文化代表团赴阿联酋参加2023迪拜“欢乐春节”大巡游活动,收到中国迪拜总领事馆感谢信。赴澳门举办“第五届豫澳美术文化交流展——拓古传真之中国古代石刻艺术拓片展”。积极参加2023年拉巴特国际书展,创新设计“中国故事”展台,精心展出500余件文创产品,有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中原、走向世界。

 

大力宣传思想文化

唱响主旋律,展示新形象

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策划“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牢记嘱托·沿着足迹看变化”“打卡中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等重大主题宣传活动,在中央主要媒体推出重点报道千余篇。12次登上《人民日报》头版、6次登上新华每日电讯头版、23次亮相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形成“焦桐传声”“庭院讲堂”“三讲一传”等系列特色宣讲品牌,实现全省基层理论宣讲表彰项目全覆盖,河南焦裕禄干部学院、兰考县东坝头镇张庄村获评“省级理论宣讲示范基地”。“开封发布”获评“2023河南政务微信省辖市类卓越公众号”。中记协“记者之家”大学堂、新华社河南分社干部教育基地、河南省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实践基地在汴挂牌,打造新闻战线提升“四力”新平台。《2023全国地市级传播指数排名前100名单》发布,开封跻身全国三十强,排名全省第二位。

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进

举办焦裕禄同志逝世59周年主题研讨会、新书首发式等系列活动,诠释焦裕禄精神时代价值。话剧《兰考》成功首演,“焦裕禄生平事迹展”被评为2023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优秀展览。参与摄制的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荣获第十九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提名奖。沉浸式课程《您好,焦裕禄》先后到国家广电总局、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等地开展现场教学,线上线下受众达30余万人次,受到中组部主要领导充分肯定,获评省委宣传部2023年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优秀理论宣讲报告、优秀理论宣讲微视频,被中宣部评为“2023年优秀理论宣讲报告”。常态化发布“文明365 开封好人榜”,选树“开封好人”186人,其中3人获评“中国好人”,8人获评“河南好人”,1人获评“全省道德模范”,开展好人巡讲巡演21场。新创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16个、省级文明单位55个、省级文明村镇23个、省级文明校园标兵10个、省级文明校园22个。文明实践活动实现全覆盖,14个志愿服务项目、个人获全省表彰,“文明村镇建设”考核排名全省第二。文明创建与古城保护相结合的做法,作为全省唯一入选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典型案例,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位居全省前列。

文化惠民事业繁荣发展

以高质量文化供给满足群众高品质文化生活,组织“欢乐周末+非遗市集”32场,累计吸引市民游客100余万人次参与。组织“红色文艺轻骑兵”“中原文化大舞台”、公益电影放映共计2万余场,在全省十大群众文化活动中获奖46项,同比增长58.6%。举办“盛世青绿——纪念北宋画家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问世909周年暨全国首届青绿山水画作品展览”等一系列展览活动。新建城市书房5座,新华书店开封书城获“全国最美书店”称号。祥符调《梨花归唐》入选文旅部第五届豫剧艺术节优秀作品展演,杞县入选“2022—2024年度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汴绣《海马瑞兽图》等8件文艺精品入选“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艺作品展。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加完善

编纂出版《中共开封党史年编(2023)》《开封年鉴(2023)》《开封志略》《华阳寺村志》等,精心打造“开封特色志系列丛书”第六部《开封书法志》,《开封年鉴(2022)》在第九届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评审中再获全国二等奖。深入挖掘整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相关材料、开封市各时期革命历史事件及抗美援朝战争相关人物口述史资料等30余万字,4篇文章入选《奋斗记忆——河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回顾》;制作开封解放系列音频9期、开封党史人物系列音频16期;摄制《百年奋斗路 青春正当时》《中原临时人民政府机关旧址》等专题片7部。持续推进党史方志“六进”活动,依托刘少奇在开封陈列馆,相继开展刘少奇纪念地联合展览、“人民心中的少奇”主题微故事等活动,接待近2万人次。

相关文件:

    【下载DOC】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