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面对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及开封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市委坚强领导下,按照“16136”总体工作思路,全力稳增长、扩内需、强创新、调结构、抓产业、促文旅、惠民生、防风险,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现代化开封建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经济运行平稳向好
抢抓国家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机遇,强化统筹施策,发展质效不断提升。全年生产总值2761.1亿元,增长5.5%、居全省第6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居全省第5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6%、居全省第8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1%、居全省第9位,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投资质效稳步提升。坚持项目为王,实施“5132”投资促进计划,完成投资3020亿元,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增长12.2%、居全省第5位。第十二、十三期“三个一批”综合评价均居全省第1位,前十四期项目入库纳统率居全省第2位。消费潜力持续释放。开展“消费促进年”活动,实施汽车报废更新、家电以旧换新等五大工程,带动消费超40亿元,参与商家销售额翻了一番。新增限上商贸企业301家、较上年增长1倍多。入选全国第四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开放招商加力提效。坚持开放兴市,建立周会见、月调度等招商工作机制,签约项目388个、总投资1367亿元,实际使用境外资金增长32%、居全省第3位,东磁5GW高效单晶硅片、福景堂淀粉产业园等项目开工建设,柯耐特连接器基地、华耀光电光伏组件生产等项目建成投产。进出口总值突破200亿元、增长80.4%,进口增长130.7%、出口增长71%,三项增速均居全省第1位。
◎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
坚持产业为基,以更大力度实施制造立市“十项行动”,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33家,工业投资增长31.8%、为近10年来最高。主导产业聚链成势。“7+10+N”产业链群产值增长7.8%,新能源汽车、兰考品牌家居特色产业集群被认定为省先进制造业集群。突出培育三大千亿级产业链,汽车制造产业链产值增长7.6%,奇瑞汽车产量29.3万辆、增长26.4%,产值254亿元、增长33.2%,出口8万多辆、增长73.9%,平均每2分钟有一辆奇瑞汽车下线、每7分钟有一辆奇瑞汽车从开封走向世界;化工新材料产业链产值增长5.7%,恒晖化工等25个项目开工建设,瑞泓化工等19个项目建成投产,青上化肥、晋开集团入围“中国化肥企业100强”;现代食品产业链产值增长25.4%,大红门肉类二三期等49个项目开工建设,桃李面包等17个项目建成投产,通许县酸辣粉全产业链产值突破50亿元。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实施数字化转型引领等“七项行动”,申报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项目207个、获批数量全省第一,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3.7%,新增省级智能工厂(车间)10个。新兴产业加速成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8%,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52%,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数量连续三年保持20%以上增长。宸亚新能源碲化镉发电玻璃正式投产、单线产能全国第一。
◎文旅文创精彩纷呈
深化文旅文创融合,构建“186”文旅政策体系,全年游客接待量超1亿人次、文旅综合收入780亿元,分别增长5.2%、7.1%。文旅品质持续提升。创新举办2024“大宋中国年”、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中国开封第42届菊花文化节,清明上河园、万岁山武侠城分别入选全国、全省“2024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全国首个以宋文化为主题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开放迎客,进一步叫响“宋文化看开封”品牌。践行主客共享理念,在全国首创“放心消费险”,培育精品民宿40家、传统特色早餐名店31家、餐饮名店50家,增开旅游公交专线15条。开封多次登上全国旅游城市热点榜单,文旅品牌辨识度、知名度、美誉度持续提升。历史文脉赓续传承。宋都古城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全面启动,北宋都城和帝陵、黄河治理史迹、中国明清城墙(开封城墙)等3个项目入选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北宋东京城顺天门遗址博物馆全面建成,朱仙镇、圉镇镇入选全省首批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镇”,文明城市创建与古城保护融合做法入选《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案例选编(2024年)》。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坚持文化惠民,建成主题城市书房5座,创新举办“非遗市集”34期,开展公益性演出200余场,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全省排名第一。焦裕禄精神展示传播项目入选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
◎城乡融合深化拓展
统筹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迈向更高水平。郑开同城联动推进。建立郑开同城化联席会议机制,实现常态化对接。郑开城际铁路延长线通车在即,运粮河站开通运营,宋城路站至四川宜宾站高铁列车始发运营,开封北站新增往返北京标杆高铁车次,开封迈入“双高铁”时代。郑开大道智能化改造开封段基本完工,菏兰高铁(开封境)、新开黄河大桥建成通车。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完成,郑开同城东部供水工程(一期)建成运行,开封人民喝上了盼望多年的南水北调丹江水。产城融合示范区入驻职业院校7所。105项高频便民惠企事项实现郑开两市通办。城市建设加快提质。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改造完成老旧小区19个,居民小区基本实现物业全覆盖。完成宋都御街及龙亭湖驳岸改造,金明池及周边提升改造效果初显。新改建绿化面积121万平方米,绿色空间持续拓展。新建和改造燃气管网134公里、供水管网100公里,新增充电桩1915个。成功承办全国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现场会。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新建高标准农田12.5万亩、改造提升26.6万亩,粮食总产59.8亿斤,增长3.5%、居全省第3位,实现“二十一连丰”。获批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0个,通许县“中国酸辣粉产业集群”入选全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杞县大蒜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57.5公里。脱贫人口稳定就业9.4万人。成功承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
◎动力活力竞相迸发
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强化创新第一动力,经济发展动力活力更加强劲。重点改革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平稳有序,市管国企产业类投资、营收分别增长16%、15.6%,AA级以上信用评级企业达23家。综保区综合改革持续深化,“开封综保区聚力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入选2024全国“一带一路”建设案例。教育综合改革更加深入,以结对共建、贯通培养、融合提升、联合发展“四种类型”为主的集团化办学模式逐步形成。涉旅文物保护单位“两权分离”改革等5项做法入选省改革案例红榜。科技创新卓有成效。创新平台更加完善,开封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汴东省级高新区、兰考省级农高区等成功获批,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河南分中心挂牌成立,宋都实验室加快筹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323家、三年实现翻一番。创新主体日益壮大,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81%,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760家、年均增长15%以上,荣获省科学技术合作奖、全省唯一。成果转化加速推进,建成化学药冻干制剂、车载储能等中试基地,汴东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精细化工开发区入选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32%。创新生态持续提升,新引进省级领军人才24人、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65人;成立科技特色支行,科技贷款增长20%以上。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推出“一件事一次办”65项,“高效办成一件事”上线运行17项,“简化项目审批服务流程”做法入选全国“高效办成一件事”典型案例。搭建“依法行政·码上监督”平台,入企检查减少40%。“数字赋能”做法入选全国数字赋能营商环境典型案例。新发放企业贷款、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实现“双下降”,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3028亿元、创历史新高。
◎绿色发展成效明显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黄河生态稳定改善。黄河“四乱”实现动态清零,16项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完成。黄河干流开封段连续三年保持Ⅱ类水质,黄河兰考段被评为省级美丽幸福黄河、省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污染防治有力有效。PM2.5改善率居全省第4位,优良天数242天、同比增加12天,取得近五年来最好成绩。10个国、省控断面全部达标,省级以上断面劣V类水体全部消除。成功入选国家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土壤环境质量保持总体稳定。开封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绿色低碳发展稳步推进。实施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项目7个,年节能2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7万吨以上。新能源装机容量308万千瓦,占总装机的70%。培育国家级、省级绿色园区4个,省级绿色工厂14个,新增绿化面积3.2万亩,绿色家底更加厚实。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民生支出29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1.5%。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新增城镇就业6.7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8万人。新增技能人才9.62万人、高技能人才4.49万人。成功承办全省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暨第一届人力资源服务业博览会。开封选手在世界技能大赛上再获金牌,在第二届全国乡村职业技能大赛上获金牌、奖牌数均居全省第1位。教育发展均衡提质。建成中小学、幼儿园10所,学前教育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0.5%。入选省级家庭教育示范建设市。3所高中入选省多样化发展示范校、省级学科基地。经开区入选省首批市域产教联合体。黄河水院成功升本。健康开封建设加快。市传染病医院迁建等6个医疗卫生项目建成投用、新增床位1200张,42家医疗机构实现检验结果线上互认,建成村卫生室1485所。新建全民健身工程100处,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基本形成。157所中小学创建为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成功举办郑开国际马拉松赛等重大赛事。社会保障稳步提升。完成家庭适老化改造5030户,老年食堂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1.9万名重度失能人员享受到长护险待遇。发放社会救助资金5.7亿元、惠及困难群众16.7万人。省、市重点民生实事全部落地见效。(来源于《2025年开封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