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农产品“冷处理”带来增收“热效应”

来源: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
打印

走进祥符区仇楼镇十里铺村的冷库,一派繁忙景象映入眼帘:工人们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忙着豆角分拣、打包;客商在一旁等候,打包装车完毕便即刻发车。

十里铺村冷库负责人高亚伟告诉记者,豆角在冷库进行一夜的预冷后,即便经过几个小时的长途运输,到了批发市场依然“颜值在线”,也能卖个好价。“过去,太阳一出来就要运到批发市场,要是晒蔫了,豆角卖相不好看,就不好卖了。”高亚伟说,“自从有了冷库,到收获季敞开收购农民的豆角,我们都能获益,大家干劲更足了!” 

“这里的豆角品质好,配套建有冷库,解决了运输保鲜问题。我们来一趟能收货8000公斤,收来的豆角主要销往长沙、南昌、武汉等地。”客商姚星宇说。由于有了冷库的保障,豆角采摘后能立即进行降温处理,从而有效延长了其保鲜期,为储存和销售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豆角、大蒜、花菜是十里铺村的主要经济作物,以往每到收获旺季,滞销问题总让村民忧心忡忡。该村党支部书记、主任高庆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开会鼓励村民兴办冷库。如今,冷库不仅破解了农产品保存难题,更拓宽了销路,还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平时冷库有四五十个工人,每人一天能挣二百多块钱。每天出货量不等,1.5万公斤、2.5万公斤甚至5万公斤的都有,客商天天来收购我们村的豆角,发往全国各地。”高庆先说。 

十里铺村依托土壤和气候优势,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规模化发展豆角种植。同时,当地建设的冷库设施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帮助农户稳定增收。 

冷链物流作为贯通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关键基础设施,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引擎。在仇楼镇,大大小小的冷库建到了田间地头,解决了“卖菜见不得光”的难题。 

在仇楼镇,有一座占地120亩、投资1.2亿元的福晟兴冷链物流产业园,拥有28座冷库,存储量2.6万吨,通过积极拓展海内外进出口贸易,将镇域农副产品大蒜、绿豆、辣椒远销印度、泰国等国家,通过“订单种植”高于市场价0.5%进行兜底收购,带动全镇脱贫户、监测户每年增收2000余元。 

仇楼镇扎实做好农产品加工增值文章,推进农业产业发展由田间到车间再到舌尖的全产业链发展,让本地农特产品就地保存,提高了集中采购、错峰销售等能力,实现对接市场更有优势,努力把冷库变为农民创业的“宝库”、致富的“金库”。截至目前,仇楼镇蔬菜种植面积4.5万亩,蔬菜年产量18万吨,主导产业产值达2.06亿元。仇楼镇蔬菜种植主要以大蒜、菜花、包菜、西红柿、豆角为主,依托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全镇冷库仓储达12万吨。(记者  焦宇炜  通讯员  张二盼)

相关文件:

    【下载DOC】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