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一个人在家,以前遇到问题经常不知道怎么解决。现在社区的网格员隔两天就会到家里去一次,问题和困难能及时反馈,很多时候上午刚发现的问题,下午就解决了,办事效率很高。老人生活舒心,我们在外工作也安心!”家住尉氏县两湖街道小东门社区的李女士高兴地说。
近年来,尉氏县结合新的发展要求,进一步织密网格、推进智能化治理、健全保障机制,确保群众诉求及时收集、高效解决,逐步提升县域社会治理水平。
织密网格,让治理问题“浮”上来。按照“规模适度、界限清晰、无缝覆盖、便于管理”的原则,尉氏县调整完善了网格设置,城市社区设立了163个网格,每个网格覆盖300户~500户;农村以行政村为基础,按照村民小组分布、村落布局设立了384个网格;针对学校、医院、大型企业等人员密集、功能特殊的区域,设立了59个专属网格,保障专属区域的有序运行。依托网格化治理模式,吸纳乡镇(街道)干部、村(社区)社区“两委”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党员、热心群众等多方力量加入网格治理队伍,全县共配备606名网格员、1358名志愿者,充分调动群众自主自治的积极性,让党建引领更有力、为民服务更深入、社会治理更有效。今年以来,通过开展“敲门行动”,全县网格员采集和完善户籍信息2090条,实现网格服务与群众需求的有机衔接。
数智赋能,让治理工作“沉”下去。为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尉氏县进一步优化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系统平台,涵盖了社会治安、乡村振兴、污染防治等14大类、56大项、314小项的职能任务。以该平台为重要载体,网格员入户走访采集信息事件并实时上报,县综合指挥中心及时在后台调度指挥、分析研判,形成自下而上的四级事件处置流程:一级事件是网格员发现并可自行处置的事件,由网格员自行处置解决;二级事件是超出网格员和网格长职责权限或较为复杂的事件,由村(社区)受理解决;三级事件是村(社区)难以处置的事件,由村(社区)上报乡镇综合指挥室处理;四级事件是乡镇街道无法处置的事件,由乡镇综合指挥室上报县综合指挥中心,县综合指挥中心根据事件分类派发给相应职能部门。今年以来,在网格治理体系内,系统平台共上报各类事件1918件,处置率为98.3%,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推动网格员从“基层末梢”向“智治前哨”转变,发挥更大效能。
健全机制,让治理效能“提”起来。该县通过明确细致的激励保障措施,充分调动网格员的工作积极性,强化其履职尽责的意识与问题发现能力。近年来,该县县乡两级举办15期网格员专题培训班,培训网格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1000余人次,确保网格员巡查走访更加及时、网格台账更加规范。持续开展“优秀网格员”评选活动,对评选出的“优秀网格员”进行重点培养,选派到高校或先进发达地区学习,逐步提升业务能力与专业素养,充分发挥好网格员队伍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尉氏县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系统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前网格员上报事件过度追求数量,随着激励保障工作的推进,现在网格员更注重上报质量和实效,上报事件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幅度提高。”(记者朱朝星 通讯员刘梦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