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从立案到调解的开封实践

来源: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
打印

从诉讼案件立案到结案,先行引导调解到执行,减轻群众诉讼负担,实现司法资源的高效利用。8月3日,记者从市委政法委获悉,今年以来,全市两级法院深入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依法规范民事案件立案与调解工作的意见》,锚定巩固深化立案登记制改革目标,以保障当事人诉权为核心,构建了从立案到调解的开封实践,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有效提升了矛盾纠纷化解效率。截至目前,全市两级法院先行调解成功结案2970件,高效能助力开封平安建设,得到市委政法委领导的批示和表彰。 

优化流程,规范先行调解程序。各县区法院结合实际,构建起“立案—引导—调解—执行”有序衔接工作模式。立案部门严格依法登记立案后,工作人员依据案件类型、标的额及复杂程度进行评估,对婚姻、家庭、邻里、交通事故等适宜调解的案件,主动向当事人介绍先行调解优势,引导其自愿选择。调解成功的,督促履行或依申请出具法律文书。调解不成的,及时转入审理程序,实现保障诉权与提升效率的有机统一。 

协同联动,深化多元解纷机制。全市法院深度融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深化“总对总”多元解纷机制,推动诉调对接实质化。在市委政法委统筹领导下,各县区法院完善先行调解与综治中心纠纷分流衔接机制,引导当事人优先至综治中心化解纠纷。全市法院已向综治中心分流先行调解案件200余件。针对类型化、批量化纠纷,联合人大、妇联、住建等部门组建调解团队,推行“示范诉讼+批量化调解”模式。兰考县人民法院依托“木铎民声”人大代表司法机关联络站,成功调解54起业主诉开发商违规收费案,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创新方法,提升先行调解质效。通许县人民法院先行先试,打造“分层过滤+专业协同”调解机制,成效显著。在队伍建设上,创新“1+1+N”模式,即1名法官指导1名专职调解员,联动N名行业专家,联合通许县妇联成立“许美好”维权帮帮团工作室,引入多领域专业力量参与家事纠纷调解;在流程优化上,针对常见纠纷,制作调解要素化指引材料,简化程序、缩短周期;在履行保障上,对分期履行案件引入惩罚性条款、担保机制,确保调解协议有效履行。全市两级法院持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深化先行调解机制应用,强化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前置作用。以实质性化解纠纷为核心,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加强部门协作,提升调解队伍专业化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为开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平安建设提供坚强司法保障。(记者 王笃明)

相关文件:

    【下载DOC】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