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壮大文旅文创产业既是应时合势之举,也是活跃全局之策。开封要从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文化人的高度,把握文旅文创高渗透性、强融合性、可跨越性特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快推进文旅强市建设,把开封打造成为郑州都市圈乃至全省的文化中心,建设成为世界历史文化名都。
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和乡村旅游资源,做好开封历史街区的提质更新,推进古城厢坊体系建设,着力开发独具特色的优质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把开封打造成为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优化文旅发展布局 打造北部黄河文化旅游区、东部红色旅游走廊、南部乡村观光旅游体验区、西部郑开主题乐园区,着力构建大宋皇城旅游度假区,塑造全域旅游主题形象。
大力发展文旅产业 加快文旅项目建设,全面提升景区品质,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升级。
提升文化国际影响力 高质量办好各类节会和论坛,加强与国际友好城市文化交流,深化对外合作,培育本土展会品牌,引进国际知名展会,提高城市国内国际知名度。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为统领,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为抓手,展示黄河文化时代价值。
发掘阐释彰显宋文化 实施宋都古城保护与修缮工程,建设北宋东京城大遗址公园,推进中国明清城墙(含开封城墙)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高品位建设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打造宋文化传承展示名城。
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 加快建设国家大运河文化带重要节点城市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核心区,打造全球运河文化旅游名城。
传承弘扬红色文化 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加大革命旧居旧址保护和修缮,建设一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积极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梳理,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档案数据库,支持传统工艺产业化,叫响一批“老字号”品牌,强化非遗传承人认定,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和创新发展。
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规划建设一批重大文化场馆,拓展公共文化机构基层布局,完善提升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加大市级融媒体建设支持力度,健全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制度,为城乡人民美好生活提供丰润文化滋养。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金融、贸易、制造、现代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文物资源与新技术应用跨界融合,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依托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艺术品保税仓加快文产国际化进程,积极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壮大文旅文创市场主体 发展特色鲜明的全链条文创产业,推进国有景区、涉旅文物单位、文艺院团等体制机制改革、整合重组,理顺文化市场综合监管机制,提升市场化运作水平,不断拓展文旅消费空间,打造具有开封特色的旗舰劲旅。
提升城市文明水平 坚持以文明城市创建为统领,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和文明程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树立各行业各领域先进典型,凝聚社会发展正能量。
加快文明城市创建步伐 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为抓手,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兰考县继续保持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尉氏县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杞县、通许县积极争创河南省文明城市,全市85%的乡(镇)、65%的行政村成为县级以上文明村镇,推动城乡全域创建、全民同创共建。(记者 汪少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