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热烈庆祝市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奋勇攻坚凯歌还

来源: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
打印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开封脱贫攻坚的征程上,一路汗水,一路歌唱。过去5年,我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咬定目标,尽锐出战,全市上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热度、速度尽锐出战,聚焦摆脱贫困,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勠力向贫困发起猛攻,书写了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时代答卷。
  
  充满温度和质感的成就,见证着开封一路行进的脱贫攻坚——全市现行标准下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兰考县率先摘帽,40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如期完成高质量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
  
  5年的脱贫攻坚路上,开封扶贫干部在“精”字上下功夫、在“准”字上谋实招,用苦乐自知的辛苦指数,换来写在群众脸上的幸福指数。脱贫路上,我们不会忘记,扎根基层、一心为民的驻村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队员;我们不会忘记,敢闯敢试、勤劳实干、反哺家乡的致富带头人;我们不会忘记,不等不靠、奋发图强、歌颂党恩的贫困户。
  
  就让我们摘取几组镜头,定格动人瞬间。

亲历者讲述
  李红艳: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
  
  金秋时节,硕果盈枝。走进祥符区刘店乡刘店村脱贫户李红艳的家,只见宽敞的院落打扫得干干净净,一条硬化水泥小路从大门直通堂屋。“快来进屋坐坐,今年刚收获的花生,来尝尝!”李红艳热情地招呼着记者。
  
  “这几年俺家变化太大了,像做梦一样。要是以前,都不知该咋过下去。”李红艳打开了话匣子。实施精准扶贫后,该乡和村里根据李红艳家实际情况,制订了个性化帮扶计划。在驻村扶贫干部和刘店村“两委”干部的帮扶下,李红艳一家去年顺利脱贫。
  
  “俺家4口人,俺老公肢体二级残疾,患有重症肌无力,以前走路都成问题,因为意外事故右手只剩下两个手指头,干不了重活。我是肢体四级残疾,也干不了啥活儿。儿子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到处都需要花钱,当时眼瞅着俩孩该上大学了,学费还没着落,可把人愁死了。”提起以前的困难生活,李红艳眼圈儿泛了红。
  
  “精准扶贫开始以后,俺家被识别为贫困户。驻村第一书记高纪生和工作队队长申新平天天往俺家跑,先是帮俺家申请了低保,办理了慢性病卡,又帮俺老公在村里申请了乡里开发的公益性岗位,每个月能拿到500元工资,两个孩子上大学,一年有9000多元的补贴,一下子解决了俺家的大难题。”说到这里,李红艳的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我给你说,市委高书记还来过俺家呢!那时候俺家正是困难的时候,高书记来到俺家,鼓励我对生活要有信心!”提到市委书记高建军的一次走访,李红艳激动地说,“听了高书记的话,俺和老公下决心要干出个样子来!俺老公以前养过猪,我们准备发展养殖。工作队帮我们申请了小额贴息贷款,我们就开始养猪。走!我带你去瞅瞅!”李红艳领着记者来到了院子西边的猪舍前。
  
  干净整洁的猪舍,一窝猪仔一字排开正在低头吃食。听到主人的脚步声,一头头小肥猪抬头嗷嗷叫唤着。李红艳一边娴熟地添加着饲料,一边高兴地说:“靠养猪挣了不少钱,现在猪舍里已经有100多头!如今,俺家俩孩子都是上的本科院校,有一个明年毕业了,也算安稳住了。我通过培训,现在当上了乡里的残疾人专干,区残联给我发工资,一个月有1000元的工资呢!”
  
  “感谢党的扶贫好政策,感谢扶贫干部的帮扶,让俺家不仅脱了贫,还致了富。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俺要好好工作,经营好自家的养殖场,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俺盼着高书记再来看看俺家的新变化!”李红艳说。

兰考县东坝头镇张庄村积极发展特色产业,以产业带动就业。2017年3月,兰考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张庄村也顺利脱贫。图为张庄村村貌。

亲历者讲述
  安显伟:群众脸上的笑容是最好的褒奖
  
  2000多个驻村日夜,光扶贫日志就写了5本。这就是开封市残联派驻通许县孙营乡南李佐村第一书记安显伟。他说:“把心放在群众身上,干啥都有劲儿!”
  
  南李佐村是通许县最边缘的一个村,位于通许县、尉氏县、祥符区的交界地,素有“鸡叫听三县”之说。因农业发展滞后、产业单一,街道与田间道路坑洼不平,村里村外一度“脏、乱、差”。2013年,南李佐村被国家列入贫困村。
  
  2016年2月,安显伟被组织选派到南李佐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从到村的第二天起,安显伟白天走村入户,晚上梳理户情,走遍了全村94户贫困户。“只有真正沉下去,脚跟儿沾满泥土,心窝儿装满群众,始终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出发点,才能使我与他们在共同的脱贫事业中成为‘我们’。”安显伟说。
  
  南李佐村曾流传这样一个顺口溜:“南李佐,路倒数;路不修,车掉沟。”由于基础设施滞后,该村通往与尉氏县界的1.5公里土路沟沟壑壑,车子走起来像扭秧歌一样。安显伟多方奔走,向“娘家”市残联汇报,向市县交通部门申请,前前后后跑了十几趟,协调交通专项资金175万元,不仅修好了这条道路,还硬化了村内村外的多条道路。当他协调的10吨高效复合肥从新修的道路上送到村里时,村民们纷纷称赞:“安书记,你真中!”
  
  南李佐村长期以来有着传统的耕作方式,要摆脱贫困,必须找到一条适合该村发展的道路。看到生姜种植有经济优势,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先后到安徽、山东、河南许昌等地考察生姜种植,与许昌市生姜种植协会签订种植协议,利用“第一书记”专项资金4万多元购买姜种5500斤,在蔬菜大棚里“试点引领”,种植了5棚生姜,第一年便喜获丰收,产销3万斤,收益的5万余元全部给贫困户分红。
  
  扶贫大棚让脱贫攻坚看到了新希望。安显伟通过流转土地80余亩,先后筹措资金77万元,新建蔬菜大棚57座,与山东绿农种业有限公司签订了西兰花、甜瓜等订单种植。
  
  2019年,因市场行情的变化,蜜瓜遇到销售难题。安显伟骑着自行车,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到处联系销路,跑单位、进团体,成了“卖瓜郎”。当200箱蜜瓜运到开封市第一附属小学门前时,被在此等候的教职员工认购一空。他两天就卖掉了1270多箱蜜瓜,收益12.7万多元。瓜农们拿着瓜款,全都乐开了花。
  
  为销售村民种植的2000多亩胡萝卜,他与村党支部书记在网上查找信息,最终与广州一家批发市场成功对接,签订了5年胡萝卜收购协议,累计销售胡萝卜2.6万多吨,为贫困户提供70多个就业岗位,每人每天收入300元左右。
  
  2018年,南李佐村摆脱了贫困。2019年,安显伟在村里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村风民风,开展了“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他带领村民在27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上种植25棵香樟树,安装健身器材两套24件,新建党建综合体430平方米,成立农家书屋,修通从产业基地到南李佐小学350米道路,种植215棵樱花树,为南李佐村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村民们都说:“党的政策真好!病给看,路给修,小孩上学不发愁,街道宽、路灯亮,村里村外美洋洋,兜里的钱包鼓囊囊!”
  
  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安显伟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安显伟常说:“为群众办点实事儿,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和组织的嘱托,群众脸上的笑容是最好的褒奖!”5年来,一个个“安书记”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用辛勤汗水和无私奉献,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化为群众脸上的笑、幸福日子的甜。
  
  亲历者讲述
  李建民:让乡亲们过好光景是最大心愿
  
  “凡是到过祥符区刘店乡郭景村的人,都会感叹这个村变化真大!一个4分多钟的短片告诉你——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刘店乡郭景村究竟有多美!脱贫后郭景人的生活过得有多甜!”今年3月,视频短片《郭景村的变迁》在祥符人微信朋友圈热传。
  
  郭景村位于祥符区刘店乡,距离黄河仅3公里,2018年退出贫困村序列。郭景村原来叫郭井村,因为这两年村容村貌越变越好,美景多了,就改名叫郭景村了。
  
  2021年5月27日,在河南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刘店乡郭景村党支部书记李建民被授予河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李建民任职郭景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坚持抓党建促脱贫,完善基础设施,发展产业带动村民致富,让曾经贫困发生率达15.4%的郭景村,攻克了一个个难题,最终实现116户贫困户如期全面脱贫。
  
  回首脱贫路,李建民说,郭景村最大的问题是民生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脱贫攻坚就能破题。
  
  郭景村位于祥符区东北部,整村地处黄河滩区。以前的郭景村基础设施差、出行难、灌溉难、饮水难、产业发展难。面对村里基础薄弱、民生短板多、贫困程度较深的情况,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基础设施问题。李建民积极协调,引入扶贫专项资金完成三期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实现了大街小巷全光明,营造了文明尚德的乡村风貌。
  
  基础设施建好了,还要想方设法带动群众致富增收。李建民带领郭景村干部以“脱贫攻坚、电商扶贫、乡村振兴”为目标,与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建设“刘店好青年创业扶贫实践基地”,签订合作协议,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刘店乡搭建了农产品购销平台,共同在淘宝、拼多多等平台建立“刘店好青年”网上销售店铺,利用短视频和网络直播等新媒体渠道宣传推广产品,努力打造刘店乡农特产品品牌,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经济上脱贫的同时,还要带动群众实现精神上的富足。李建民坚持把志智双扶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通过对贫困人口进行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让其掌握一技之长,找到就业岗位,重拾生活信心。他带领该村党员精心打造“郭景村村史馆”,旨在让村民记住乡愁、传承精神、深感脱贫成效、感谢党恩。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开展“孝老敬老”“好公公、好婆婆表彰”“饺子宴”等活动,营造了好村风,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认同感。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如今,郭景村脱贫群众实现了“口袋”与“脑袋”双丰收,在创造美好新生活的道路上不断奋进。

相关文件:

    【下载DOC】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