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开封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建华做客市人民政府网访谈实录

来源: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
打印

 

访谈时间:2019年12月11日下午

地 点:开封日报报业集团三楼政务访谈室

主 题:介绍我市粮食生产、生猪稳产保供、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产业扶贫等工作开展情况

嘉 宾:开封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建华

主持人:刘铚雯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开封市人民政府网政务访谈节目。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市政务公开工作,加强政民互动,拓宽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促进政府与公众互动交流渠道,开封市政府办公室与开封日报报业集团联合推出“走进直播室”系列政务访谈节目。今天走进直播室的嘉宾是开封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建华,他将就我市粮食生产、生猪稳产保供、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产业扶贫等工作开展情况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节目开始之前呢,请宋局长与各位网友打声招呼。

宋建华: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非常高兴来到“走进直播间”在线访谈栏目,就开封的农业农村工作和大家互动交流,希望大家继续关注并支持我们的工作,并多提宝贵的意见、建议。

主持人:“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是实现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市是粮食生产大市,请介绍一下近年我市粮食生产取得了哪些成就?

宋建华:一是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克服旱涝灾害、病虫危害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狠抓技术措施落实,粮食生产连年丰收。2003-2015年粮食产量实现“十三连增”,十八大以来粮食生产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单产总产稳步提高。2018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642.4万亩,较2017年增3.7万亩,增0.6%,总产248.7万吨,较上年增1.9%,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新高;2019年我市粮食总播种面积637.4万亩,粮食总产249.73万吨,较上年增加1.01万吨,增幅0.41%。

二是粮食质量不断提升、品质进一步优化。粮食色泽好、饱满度高,不完善粒等指标显著下降,尤其是2018年、2019年粮食质量都是近年较好的。粮食品质进一步优化,优质中筋小麦品质更优,优质强筋小麦面积稳步扩大,2018年、2019年优质强筋小麦稳定在50万亩以上,较2017年增加18万亩,增幅达36%;玉米、水稻、红薯、大豆等作物品质都进一步提高。

三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从2012年起到2018年底,已建成高标准粮田247万亩,高标准粮田区域粮食生产抗灾能力明显增强,今年新建高标准农田18万亩,进一步夯实粮食生产基础,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主持人:好的,宋局长。猪肉是我国重要的民生食品,猪肉价开封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建华做客市人民政府网访谈实录格直接影响群众生活。那么,目前我市在生猪稳产保供相关政策的落实方面情况如何,生猪生产恢复情况又怎样呢?

宋建华:9月份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先后安排部署生猪稳产保供工作,社会高度关注,百姓非常关心。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我市当前生猪生产恢复和政策落实情况。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猪稳产保供工作,近日,市菜篮子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加快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通知》,明确了一揽子支持全市生猪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市农业农村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切实履行部门牵头职责,积极推动各项生猪生产扶持政策落地,全力推进我市生猪稳产保供各项工作。

在相关部门共同努力下,组织各县区深入开展自查,依法依规科学调整禁养区,各县区调整方案已报送省级有关部门审定;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先后推荐8家生猪养殖企业参加国家标准化示范创建项目;列支专项支持全市种猪场加快种猪繁育,加强生猪繁育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我市尉氏县、通许县、杞县和祥符区国家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实施,打通粪肥还田通道;引导大红门、禾丰、雨润等龙头企业布局我市屠宰加工基地,推进屠宰行业提档升级;落实生猪保险,2019年上半年,全市育肥猪保险473.8万头,保险金额17057.3万元,能繁母猪保险2.6万头,保险金额157.8万元;创建1家标准化洗消中心,全市已建成洗消中心253个。

随着扶持生猪生产各项利好政策的落实落地,加上市场行情看好,全市生猪养殖户补栏增养积极性明显提升,生猪生产呈现明显恢复势头。11月份,全市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生猪存栏较9月份上涨4.3%,能繁母猪存栏较9月份增长10.6%,规模猪场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均已连续两个月环比增长;仔猪、后备母猪购入量较9月份均增长20%,我市生猪生产主要指标均出现了显著积极变化,进入12月,我市猪肉价格有所回落,目前猪肉价格为51元/公斤,较11月下降了7.3%。可以判断,当前我市生猪生产整体上已经进入了止降回升的转折期,生猪、能繁母猪存栏开始止降回升,规模养殖场生产恢复进一步加快,各项生产指标逐步好转,生猪生产恢复势头明显。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市级有关部门继续落实好《关于加快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通知》,督促县区将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真正地落地落细,不折不扣地兑现到养殖场户,继续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引导养殖场户强化物理隔离措施,提高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和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尽快恢复并扩大生产。

主持人:我们每天吃的食物绝大多数来自农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宋局长,请问目前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如何?

宋建华:正如您所言,农产品质量安全确实十分重要,吃得是不是优质、安全、绿色、营养,已成为大家普遍关心的话题。近年来,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质量兴农战略,认真落实“四个最严”要求,狠抓突出问题治理,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平稳向好的发展态势。

在国家、省、市级监测中,我市农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近两年更是达到了99.3%,高于上半年全国97.2%的平均水平,“瘦肉精”及高毒农药等禁用物品检出为零。标准化、绿色发展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农业从业者发展优质、绿色农产品热情得到激发,大力开展“三品一标”认证、知名品牌创建,获得国家无公害、绿色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达到400个、居全省第一方阵;开封菊花、杞县大蒜、贾鲁河鸭蛋等25类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位居全国地市级第一;一批像“一见钟情”花生乳、“金杞”面粉、“雏牧香”猪肉等产自开封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品牌的优质安全农产品走向市场,摆上了百姓餐桌。

主持人:好的,宋局长。那么,咱们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呢?

宋建华: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我们主要是采取以下做法:

一是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战略,推进绿色化、标准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全市建立和完善了西瓜、菊花等12个主导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修定各级农业标准和技术规程115项,创建无公害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181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18个,获得省级区域品牌5个、省级企业品牌4个、省级产品品牌22个、地方知名农产品品牌6个。

二是全面加强执法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我们加大日常巡查力度,督促生产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合理用药、科学施肥,落实禁限用规定和休药期等制度。加大抽检监测频率和密度,今年监测农产品生产及市场环节近1.4万多个批次。大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大排查,围绕农兽药残留超标、非法添加、违禁使用、制假售假等问题继续组织开展农药及农药残留、“瘦肉精”、兽用抗菌药及兽药残留、生猪屠宰、生鲜乳质量安全、水产品兽药残留及非法投入品、农资打假等七项整治活动,围绕老百姓关心的农产品安全问题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格执法,对不合格产品一查到底,对出现的苗头性问题,坚持露头就打、从严从重的原则,涉及违法犯罪行为,会同公安等部门严打。今年以来共出动执法人员1万5千多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企业5800家次,查处22起、立案6起,责令整改105起,严防、严管、严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三是推进追溯体系建设。全面实施生猪、肉牛、肉羊、肉鸡检疫合格证追溯系统及农兽药二维码追溯系统,实施生鲜牛乳全程监控,开展以规模化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重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点试点,已建成94个,将要新建28个,以点带面,普及农产品追溯管理,让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让消费选择可识别。

主持人:我市作为农业大市,农业农村扶贫工作也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那么,我们在农业产业扶贫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宋建华:2019年,市农业农村局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抓紧抓实抓好,我们立足产业扶贫重点,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依托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农村自然生态资源,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整合资源、打造品牌,积极拓展农业文化、生态、观光功能,打造“一主线二依托三拓展”的农业产业扶贫体系,持之以恒地强农业、富农村、惠农民,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行业扶贫政策方面,我们先后出台了《开封市农业农村局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开封市农业农村局2019年产业扶贫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围绕开封市特色种植,推动优质专用小麦、优质大蒜、优质花生、优质果蔬、优质草畜等产业发展,进一步培植壮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村分散生产向组织化、规模化、现代化生产方式转变,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做实做优农户增收项目,千方百计为贫困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增收来源。联合市扶贫办研究制定了9种产业扶贫模式,指导各县区结合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等实际情况,科学谋划产业项目,加快特色农畜产业发展,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和贫困户收入。

资金投入方面,2019年,全市以实施农畜产业项目为主要抓手,共落实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类项目90个,投入资金1.1亿元,为带动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资金支撑。统筹市级“五优四化”奖补资金400万元,支持杞县、通许县各创建1个优质小麦万亩示范方,每个示范方奖补50万元,支持杞县、通许县、尉氏县、祥符区实施10个带贫设施农业项目,每个项目奖补30万元。积极争取省级以上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支持,在确保完成绩效目标的基础上,重点向贫困村和带贫经营主体倾斜。

主持人:那么,宋局长,咱们在农业产业扶贫方面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

宋建华:工作成效方面,我们围绕“六个提升”(提升优质农畜生产基地高质量发展、提升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水平、提升农业技术服务水平、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动能、提升贫困帮扶工作实效),坚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县区扶贫模式,大力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助推脱贫攻坚,农业产业扶贫取得了积极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发展模式进一步明晰。以祥符区爱思嘉旅游生态农业、兰考五农好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通许岳家湖菊花带贫产业、尉氏县耕耘农业等一大批涉农经营主体,明确了产业发展方向。目前,全市新培育带贫龙头企业42个,覆盖贫困户12918户;新培育具有带动贫困户的合作社42个,覆盖贫困户3480户。二是建立了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全市1230名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深入贫困村开展精准产业扶贫工作,带动了特色种养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全市已发展特色农产品基地220万亩,覆盖贫困户2.4万户;发展设施农业1.82万亩、大棚1.35万座、覆盖贫困户8000多户。三是试点推行大蒜价格保险。针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积极探索“价格保险+产业扶贫”新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共承保大蒜价格保险6.6万亩,覆盖贫困户20980户。四是产业扶持措施叠加度达到2.54,比去年全省平均值高0.76个百分点。经初步测算,年底前可以实现人均增收2000元、户均增收4000元目标。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宋局长今天为我们所作的详细介绍和讲解,让我们对我市农业农村工作有了一个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如果广大市民和网友还有更多问题,敬请关注开封市人民政府网政务访谈。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编辑:王红利 李婧 摄像:郭栋 栗强 剪辑:郭栋)

相关文件:

    【下载DOC】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