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滔滔河水润开封

来源: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
打印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她世世代代滋润大地、哺育生命,孕育着人类文明。从古至今,人类一直逐水而居,一座座城市的兴建大多临河傍水,开封就坐落在黄河之畔。几千年来,无论开封城演绎着如何的盛衰枯荣,都与黄河紧密连接在一起。开封,是最受母亲河眷恋的孩子之一。至今,黄河母亲仍用她的乳汁,直接滋养着这座城市。

 

  历史上的开封,凭借河湖纵横、灌溉发达、气候温和、交通便利,成为中国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

 

  公元前364年,魏惠王迁都开封(时称大梁),开凿了以鸿沟为骨干的大型引黄水利工程,形成了沟通黄河下游、淮河中下游的水运网,使开封成为水上交通枢纽,并在10年间一跃成为魏国的主要农业区。此后的2000多年间,虽朝代更替,但开封对黄河丰富的水沙资源利用却一直没有停止。隋、唐、五代时,统治者开挖通济渠、开凿南北大运河、建立陆路驿道,使开封成为中原的军事重镇,并逐渐发展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至北宋时期,开封(时称东京汴梁)周围的水运交通网更加完善,惠民河、汴河、五丈河、金水河“四水贯都”,使开封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开封所辖范围内,先后修建了黑岗口、柳园口、三义寨3座引黄涵闸。开封人民利用黄河丰富的水沙资源,进行淤灌改土,将原来“花狗脸,盐碱板,种一葫芦打两瓢”的沙荒、潭坑、背河盐碱地改造成一年稻麦两熟的良田。在这3座引黄涵闸中,黑岗口引黄涵闸担负着开封市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的重任。

 

  滔滔黄河水,通过黑岗口引黄涵闸流进东南处的黑池进行首次沉淀。传说黑池有几百年的历史,以前是黄河边地势低洼的大坑。明朝末年,闯王李自成三打开封,久攻不下,不知道是谁把黄河打开了口,一时黄水滔天,繁华的开封城一片汪洋。水过之后,大坑成了大水池,被称作黑池。

 

  如今,从金明大道向北直达黄河大堤,顺堤西行不足1公里就能见到黑池。站在黑池东岸西望,微风习习、碧波细碎,水岸绿树成荫,水边蒲草摇曳,不时有几只水鸟掠过水面。沿岸立有一人高的绿铁网,完全将黑池封闭保护起来。黑池水面占地3700亩,蓄水量4.3万立方米,是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整个黑池由市自来水总公司负责监管,任何可能对黑池产生破坏或对池水有所污染的行为都被禁止。

 

  每天,黄河水源源不断流入黑池,首次沉淀后,从出水口经清水河(连接渠)向东3公里流入占地4000余亩水面的柳池,进行二次沉淀。然后经两条暗渠(明渠备用)引入市供水总公司水厂,经净化处理后供应使用。黑池与柳池,成为开封市赖以生存的两口“大水缸”。

 

  如果说黑池“来历不明”,那黑岗口渠涵闸的建设记载明晰。黑岗口渠涵闸位于黄河著名的黑岗口险工段30坝与31坝之间。该闸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式水闸,1957年2月25日开工兴建,同年7月20日建成。该闸共5孔,是我省黄河南岸第一座涵闸水利工程建筑物。黑岗口渠涵闸为开封工业用水、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全年取水,农业取水集中在每年2月至7月。除此之外,我市龙亭湖、开封西湖、御河水系等城市河湖生态景观用水均从黑岗口渠涵闸取水。多年来,黑岗口渠涵闸月引水量超1000万立方米,2017年引水14368.79万立方米,2018年引水14118.63万立方米,今年截至10月底已引水12000多万立方米。

 

  站在黄河岸边,上千年的历史时光犹如面前的黄河水,转瞬流逝却连绵不断。开封人民在利用黄河资源的同时,不断对黄河进行规划发展、环境维护、生态修复。

 

  黑池所在区域属于水稻乡南北堤村。村里流传着一个顺口溜——“南北堤、门朝西,女的编蒲包、男的摸虾米”。说的是村里人早先能在黑池捞蒲草、摸虾米,谋些营生。如今,包括黑池在内的黄河生态水源地周边区域严禁各种人为活动,用封闭的铁网隔离,还有监控巡查。

 

  为了黄河生态环境及水资源保护,省、市、区、乡四级都制定了严格的保护措施和发展规划。

 

  2010年,沿黄的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龙亭区对辖区内临黄区域进行建设规划,河南大学大河旅游规划中心为此制订了沿黄乡村旅游策划方案,并通过了河南省旅游局的专家评审。该策划方案对黄河滩区文化旅游的历史和现状、文化旅游资源、旅游区的性质、主题形象以及发展战略、发展目标进行了合理分析和安排。

 

  2016年,中国农业大学孟祥彬教授工作室受我市委托编制了《开封沿黄都市农业产业带概念性发展规划》。规划概括为“明确一个总体定位,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树立五大发展目标”。“一个总体定位”指打造以花文化为主题的国际品牌,创建以花卉为核心的主导产业,建设科技领先、文化进步、特色鲜明、一流的国家级都市农业园区。“三大发展战略”指花卉科技示范与信息化发展战略、花卉文化保存与传播发展战略、花卉旅游与环境协调战略。“五大发展目标”包括因地制宜,开展花卉产业化试验示范;城乡结合,打造现代化花卉产业链;创新模式,发展具有黄河特色的花卉旅游产业集群;塑造品牌,构建花卉旅游产业新增长;循环开发,大幅提升黄河沿岸生态湿地环境。

 

  2017年年初,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划拨1亿元专项款,抽调89名干部成立工作队,对水稻乡全乡区域内80户鱼塘养殖户、占地480亩的97块鱼塘、6929平方米建筑物进行整治。当年11月份,水稻乡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范围内的湿地和景观湖面生态修复完成100%。

 

  针对沿黄流域,我省正在推进沿黄生态带建设,推动黄河中下游生态经济廊道建设,强化沿黄南北岸协调互动,推进森林、湿地、流域、城市、农田生态系统建设,打造集生态涵养、水资源综合利用、滩区土地开发于一体的复合功能带。同时,利用深厚的黄河文化,建设中原历史文化旅游区、黄河文化旅游带和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带等一批重点旅游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将沿黄区域建成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今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在“全国一盘棋”的大局中擘画了黄河保护和发展的新蓝图。

 

  对于开封来说,为建设这张新蓝图而拼搏,不仅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契机,也是对母亲河最好的报答。(记者 王寅龙)

相关文件:

    【下载DOC】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