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祥符区刘店乡欧坦村北的欧坦控导工程12道坝上,放眼望去,几乎看不到黄河对岸边际,这里滩区最宽处有20公里,黄河就在宽广的河道里来回摆动。坝旁的滩地已被河水冲出笔直的断面。沙质河床导致河势游荡多变,主流摆动频繁。用当地人的话说,黄河今年又“滚”了。
祥符区所辖河段河道长约25.5公里,属典型的宽河道、浅河床、主流游荡性河段,素有黄河“豆腐腰”之称。刘店乡河段河道则处在“豆腐腰”的“腰窝儿”。这里也最能体现开封“地上悬河”奇观的典型特征,明显能看出河床高出堤坝南岸地面数米。2013年,欧坦控导工程曾出现畸形河势,因主河上滚冲刷生产堤,出现漫滩险情,驻汴部队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200余人,连续奋战10多天,最终防止了灾情发生。
刘店乡是典型的滩区乡镇,全乡22个行政村,4.5万多口人,7万多亩耕地,除了一个300多人的自然村三仙庙外,全部处在黄河滩区。刘店乡常年饱受黄河之苦,贫困人口众多。“2000年以前,由于黄河经常决口,这里老百姓一年只收一季麦子,经济生活水平低下。自黄河小浪底工程建成后,刘店乡老百姓一年可种两季庄稼,再也不用‘望天收’,切实享受到了‘生态治黄’的成果。”刘店乡党委书记朱登斌说。2001年年底,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竣工投运,有效保护了黄河下游安全,如同为古老的黄河安上了一颗“年轻的心”,将黄河下游防洪标准提高到千年一遇。
“不屈不挠的刘店人辛勤耕耘,与天斗,与地斗,与他们的命运斗,使驻村扶贫干部深深感到我们的农民最辛苦、最朴实、最可亲。”曾在刘店乡刘店村驻村帮扶的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李军涛谈起刘店人的精气神时如是说。
刘店村位于乡政府所在地,辖刘店、马庄、郭寨3个自然村,是一个拥有1200多户、4200多人口的黄河岸边的古老村落。村里居住着刘、马、郭、杜、高、孙、解、王、欧、李、乔、熊、杨、张、苏、朱等20多个姓氏。据村里上年纪的老人讲,刘店村姓多人多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黄河历次洪水泛滥,从下滩搬迁至上滩的人口居多。祖祖辈辈的农民,在这片黄河滩区栉风沐雨,手胼足胝,传承着悠久的黄河文化。“也难怪群众至今还有句口头禅‘到了刘店就要留点’,这个‘留点’的意思就是这里是兵家要塞、黄河故道,是南到开封、北到京津冀、东赴山东等地大动脉的咽喉,不管是粮草或其他物品,凡路过此地都要留点。今天生活在这里的农民都说这是刘店人从古至今守望黄河、追求幸福生活的初心和期盼。”李军涛说。
曾几何时,刘店乡群众靠河吃河,一度依赖窑业发展增收。窑厂拆除后,刘店人借助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春风,越来越切身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11月21日,记者在位于刘店村的刘店乡电商产业园采访时看到,在扶贫产品展示厅,当地贫困村生产加工的万寿菊茶、鹅蛋、杂粮、手工布鞋、葫芦工艺制品、孔雀标本等特色农副产品琳琅满目。这个电商产业园是该乡消费扶贫基地,可实现刘店村及周边贫困村农副产品延伸加工、分拣、包装、仓储。目前,该乡以脱贫攻坚为总统揽,依托黄河滩区生态资源优势,密切结合电商平台资源优势,做好做足消费扶贫这篇出彩文章。
为了让贫困群众参与到消费扶贫的产业链条上来,刘店乡采取“公司+电商扶贫基地+合作社+贫困村贫困户”的消费扶贫模式,由公司以高于市场价10%~20%的价格从贫困户手中收购原材料,在电商产业园进行农副产品延伸加工,通过电商平台统一销售,提升农副产品附加值,实现贫困村消费扶贫全覆盖。为此,该乡还注册了刘店乡农副产品商标“禧尚农”,品牌旗下包含“一风吹”面粉、小麦仁、小米、绿豆、咸鸭蛋、鹅蛋、鸵鸟蛋、菊花茶、手工布鞋、手工粗布等20余种产品,消费扶贫累计创收320余万元。
刚刚过去的“双11”,刘店乡就尝到了网红助农直播发力消费扶贫的甜头。刘店乡党委、政府携手网红明星小沈龙,仅半个小时的助农直播就累计销售五谷杂粮产品7000单,销售额达28万元。如何打造出更多的“刘店版小沈龙”?刘店乡依托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开封大学在该乡驻村帮扶的智力资源优势,订单式培训刘店乡“网红”,助力脱贫攻坚。“我们目前已经和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达成合作协议,该校电商专业特地遴选8名来自刘店乡贫困户家的学生进行培训,力争打造成我们刘店的‘网红’,助力消费扶贫,将家乡的扶贫产品卖全国、卖世界!”朱登斌说。
小小菊花成为刘店村脱贫大产业。去年以来,刘店村流转贫困群众土地1.2万亩,采取“银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实施万亩万寿菊产业扶贫基地项目。项目区内的4个村共有贫困户372户、1024人,占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的30%,全部参与到此次土地流转中。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分红,每亩分红不低于800元。通过金融扶贫贷款资金,以育苗温室大棚入股,每年分红3000元,政府奖补2000元。同时,采摘1.2万亩万寿菊,需要大量劳动力在基地务工。仅此一项,就实现了“土地租赁+大棚入股分红+采摘务工”三重收入。目前,万寿菊深加工企业已在祥符区黄龙产业聚集区投资6000余万元建设深加工车间,加工后的叶黄素膏体可出口墨西哥、澳大利亚等国家。
发展产业,是脱贫的根本之策。刘店乡因地制宜发展脱贫产业,实现了扶贫产业特色种植、公益性岗位开发、外出就业奖励补助、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扶贫贷款5个全覆盖。该乡对外出务工的贫困户给予交通补贴和外出务工收入补贴,142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494人外出务工。如今的刘店乡,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后劲十足,贫困群众脱贫增收渠道多元。
立冬过后的黄河显得出奇的温柔和平静,在刘店村文化广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的喷绘标语显得格外耀眼夺目。刘店人正用“黄河儿女多奇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生动实践,抒发着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追梦前行!(记者 焦宇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