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前三季度,开封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锚定“两个确保”,持续实施“十大战略”,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生产需求稳中有升,市场供应总体充足,经济发展积极向好,居民消费稳步增长。受宏观形势和外部环境影响,市场价格稳中有降、保持低位运行。
一、前三季度开封市价格总述
2024年前三季度开封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国家统计局开封调查队数据,下同)0.2%,相比去年同期涨幅下降0.3个百分点,低于国家和河南省上涨0.3%的涨幅0.5个百分点,省内涨幅排名第十五位。其中,食品价格指数下降2.1%,服务价格指数上涨0.7%,工业品价格指数下降0.6%,能源价格指数上涨0.9%,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指数(核心CPI)上涨0.2%。
开封市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四涨四跌,其中,生活用品及服务类、教育文化娱乐类、医疗保健类、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分别上涨0.6%、1.7%、2.8%、4.0%,食品烟酒类、衣着类、居住类、交通通信类价格分别下降1%、1.7%、1.4%、0.9%。
二、前三季度开封市物价运行情况及原因分析
2024年前三季度,开封市物价总体呈现低位运行、震荡小幅上扬走势,其中,食品类价格低位震荡走高,能源价格冲高回落,工业品类、居住类价格低位运行,服务类价格稳中有涨。以下是我市价格运行的四个特征及原因分析:
一是CPI下降0.2%,处于初期通缩区间,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负效应,以肉、蛋、菜为代表的食品价格震荡走高是影响CPI波动的主要因素,以能源、工业生产资料为代表的工业品价格低位运行是影响CPI涨幅的主要因素。
今年以来,食品类价格波动加剧,从年初的下降5.9%受春节效应影响,快速回升至2月的下降1.9%后再次快速回落至3月的下降6.8%,4-6月受春季季节性下降影响低位运行,7-8月夏季季节性上涨叠加灾害性强降雨频发推动几个快速上涨至8月的上涨4.7%,中秋国庆双节临近影响9月高位运行。我市前三季度食品类价格指数累计下降2.1%,高点和低点位差达11.5个百分点,相比正常年份是比较大的,也是影响我市CPI波动的主要因素。
今年以来,国外经济危机风险增加、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居民收入增加不确定性增强,工业消费品需求增长缓慢,价格上涨支撑力不足,我市前三季度工业品价格指数下降0.6%,是影响我市CPI涨幅的主要因素。其中,能源方面,汽油7.38元/升(9月底价格,下同)价格下降12.6%、柴油7.01元/升价格下降13.5%,动力煤750元/吨价格在去年下降20.5%的基础上再次下降10.9%;工业生产资料类方面,烧碱870元/吨、合成氨2670元/吨价格分别下降15.9%和22%;螺纹钢3355元/吨、线材3437元/吨等建材金属价格均下降14.4%;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突飞猛进推动有色金属价格上涨,成为工业品里不多的亮点,受其影响,电解铜7.61万元/吨、电解铝2.07万元/吨价格分别上涨8.7%和4.4%。
二是由于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往年外出务工人员回流较多,农业生产人口增加,进而导致一方面农业生产精耕细作、产量增加,比如需要人工较多的蔬菜种植行业,我市今年前三季度蔬菜总产量292.4万吨,相比去年同期的215.0434万吨,大幅增产36%;另一方面农业收入远低于务工收入、居民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降低。并且,由于我市属于农业生产大市,食品价格运行对经济影响明显,并具有放大作用,受多因素影响,全年粮油价格低位运行,上半年猪肉、鸡蛋和蔬菜价格低位运行影响1-6月CPI涨幅省内靠后;7、8月我市灾害性强降雨频发,生猪养殖和蔬菜种植损失较大,据了解,夏季灾害性强对流天气期间,全市设施棚室损毁1254个,受灾面积2048.8亩,占全市总数的3%左右,叠加蛋鸡夏季孵蛋,猪肉、鸡蛋和蔬菜供应量减少推动价格快速上涨推动CPI震荡上行,7-9月CPI涨幅省内居前。
三是餐饮娱乐和旅游住宿等服务性行业居民消费需求快速发展,对我市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提振作用,但是外出务工人员回流对我市城镇服务业就业也产生较大影响,由于就业需求低于就业供给,居民就业内卷加剧、平均收入相对减少,并导致我市服务业价格经过前几年的快速增长,今年以来增速明显放缓,基本属于人工成本刚性推动型上涨。
四是通缩压力增加。近两年国内国际经济发展形势愈加困难,国际上美国加息收割全世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回落;国内生产端中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连续23个月收缩,出口涨幅大幅回落,消费端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连续19个月涨幅在1%以下。今年以来,我市多项社会指标增速放缓,经济活跃度走弱、下行压力加大,人民群众对经济恢复性发展的预期减弱,对未来收入增长不确定性的担忧增强,受其影响,前三季度我市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指数的核心CPI仅有0.2%的上涨,比去年同期还低0.2个百分点。
三、后期价格走势预测
价格运行与经济环境密切相关,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和国内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等因素对我市经济产生较大影响,虽然在价格方面今年前三季度我市价格总水平基本可控, 7-9月连续3个月出现上涨,但是涨幅都在1%以下,下行压力极大。
消极方面:一是农副食品,双节过后,猪肉、蔬菜和鸡蛋均出现季节性回落走势,预计10月份食品价格指数负增长的可能性较大;二是工业品,我市工业品产能相对过剩,房地产市场整体供大于求,也加重了当前物价下行的压力,预计10月份工业品价格指数将维持当前低位运行态势。
积极方面,一是巴以冲突扩大化对国内能源价格上涨产生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当前燃油价格已出现止跌上涨走势;二是国家一揽子经济提振政策的推出和落实,将对工业品价格产生较大影响,当前工业生产资料也已出现止跌上涨走势;三是广义货币(M2)余额突破300万亿并持续增长和超长期特别国债六期累计发行7250亿,均预示着未来会有海量的货币进入市场,将对国内资产、商品和服务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综合来看,如果没有重大突发性事件发生,我市CPI不会出现大幅波动,预计四季度我市价格总水平将继续保持小幅震荡上涨走势,总体仍在可控范围,但是需要严格禁止投机资金进入农副食品领域,积极打击各种哄抬物价、囤积居奇和价格垄断的行为,密切监控农副食品价格变化情况,严防“蒜你狠”“葱明难”“姜你军”等情况出现所引起的社会动荡。
四、维护我市供需平衡、价格稳定的建议
9月26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一步经济工作,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高度重视,充分展现了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信心决心。我市也以“稳中求进”的基调为引导,出台《开封市贯彻落实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稳定向好政策措施实施方案》等文件,持续改善国民经济运行态势,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在近期存量政策有效落实、增量政策加力推出的背景下,预计消费者与生产者信心和预期将有效提振,市场需求将逐步回暖,社会需求将进一步稳中有升。
当然,也应当看到,随着国内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影响价格异常波动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在今后一段时期我市物价走势仍然充满诸多变数,为保持我市价格总水平稳定和健康,业内人士建议:
(一)生产供给端方面
1.坚决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确保粮油价格基本稳定。必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制度;不断完善考核制度,对考核成效显著的地方给予奖励,对落实不力的要根据相关规定进行约谈和问责。一是强化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要把落实粮食和食用油作物播种面积作为重要内容,将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纳入刚性指标,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确保粮油生产安全的根基;二是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实施力度,引导和鼓励农民扩大粮油种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保障粮油供求总量平衡、结构平衡和质量安全;三是加强各级粮食储备体系和应急供应保障能力建设,继续加大粮库建设水平,储足粮源,确保遭遇突发事件,政策性粮食供给和食物供应能成为主渠道;四是加强市场调控,确保粮油价格基本稳定,探索政企粮油储备和市场供给保障动态管理,用好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两种手段,促使市场粮油价格在一定区间内有序波动,确保无论任何情况下人们不再为吃饭发愁。
2.“菜篮子”建设方面积极推进保供稳价政策实施,继续把抑制食品价格过快上涨作为稳定物价的重点。一是以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为抓手,增加生产、保障供给,搞活流通、降低成本,利用信息化推动农副产品生产销售现代化;二是大力发展农副食品生产,认真组织实施“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工作制度,着力加强“菜篮子”基地建设,稳定生猪、蛋鸡生产,加快发展畜禽养殖小区建设,保障主要农副产品供给,稳定价格波动频率;三是严格执行蔬菜、生猪等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认真落实对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社区平价菜店等的扶持政策,鼓励城市连锁超市、高校、大型企业、社区与农产品流通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对接,建立“畅通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渠道”,减少流通环节,降低中间费用;四是创建集贸易、物流、金融服务于一体的高度信息化的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和物流平台,搭建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终端消费者的产销直供的电子现货交易平台,改善产销信息不对称,实现农民直接与消费者对接,以解决目前时常出现的农产品产销难问题。
3.工业生产方面积极淘汰落后产能,纾困帮扶中小企业,全力打好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产业由粗向精转变。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通知》和“国务院33条”、“河南省90条”以及《开封市贯彻落实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稳定向好政策措施实施方案》等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纾困帮扶政策,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帮助中小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二是强力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强化金融服务和要素保障能力,压缩企业经营成本;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实施“万人助万企”活动,在减少对企业经营活动非正常干扰的同时积极回应企业关切和合理诉求,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4.服务业方面加快推进惠民服务建设,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生产性服务和生活性服务。一是加大对公共服务的人财物投入,注重提供优质公共资源服务,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和规模、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以稳定服务项目价格,降低价格敏感性;二是坚持以市场和居民就业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政府桥梁纽带作用,为城镇低收入群体在城市服务行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与机会;三是根据开封特色,深挖夜间经济、市井文化经济、旅游休闲经济等特色服务业,打造新的消费增长点;四是规范服务行业市场经营环境,加大对市场服务价格的监管,落实政府各项惠民改革措施,做好评估、听证,妥善推进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价格领域和资源类价格改革。
(二)流通消费端方面
5.加强市场价格监测预警和走势分析,正确把握舆论导向。一是加强对价格趋势性变化的分析预测,根据经济和价格运行的新情况、新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性监测分析工作;二是对重要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实行跟踪监测,发现异常波动,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确保我市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三是着重应加强对农副食品价格上涨或大幅波动的舆情监测,及时核实、反馈媒体反映的农副食品价格上涨问题,切实做好市场预期和社会通胀预期信息发布工作,把握舆论导向,引导社会理性消费。
6.强化市场价格监督与监管,做到及早发现,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在国家逐步放开各类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大趋势下,价格主管部门应将价格监测预警和价格监督检查作为主要工作。一是价格监测预警部门应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经常性的市场价格巡查工作,及时了解掌握市场价格变化和波动情况,对影响市场价格波动的苗头性问题,做到及早发现、及时疏导,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二是对于有意破坏市场价格,人为哄抬物价、串通涨价、囤积居奇、价格欺诈等不法行为,价格监督检查部门应一经查实,从严查处,切实加强市场价格监管,维护商品市场正常的经营秩序。
7.加强储备工作,落实储备计划。食品储备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是支持和确保食品供应安全的重要前提条件,相关部门应需进一步细化食品储备相关工作,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责任到位,积极筹措储备资金,规范猪肉、粮食储备管理,并拓展更多储备品种,合理安排储备种类与数量,建立健全收储投放机制,并认真做好督导检查工作,以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有效稳定市场、平抑物价、调节供给,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要。
(三)配套保障方面
8.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为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有效应对当前价格运行的新特点、新变化,更好地发挥联动机制作用,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进一步完善联动机制。我市政府各相关部门应加强横向联系,在建立联动机制常态化的基础上,根据物价走势,提前安排财政预算,确保价格临时补贴资金足额到位,并适当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标准,以更高的标准保障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水平。
开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继续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做好价格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价格监管调控新手段和新工作机制,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合理引导群众消费预期,密切关注低收入群体生活,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稳定的价格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