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统计公报】2022年示范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统计公报】2022年示范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
打印

2022 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极其难忘的一年。示范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16136”总体工作思路,深入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高效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以超常规举措应对各种压力和疫情冲击等超预期影响,稳住了经济大盘,经济运行顶压前行、稳中向好。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区生产总值261.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83.3亿元,增长10.4%;第三产业增加值173.1亿元,增长1.8%。三次产业结构为2.0:31.8:66.2,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0%、70.5%和27.5%,分别拉动GDP增长0.1个、3.1个和1.2个百分点。

 

 

年末全常住人口43.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0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5.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85.2%,比上年末提高0.06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0.8万人,出生率为1.85‰;死亡人口0.31万人,死亡率为7.18‰;自然增长率为-5.33‰。

二、农业

全区粮食种植面积7930.2公顷,比上年增加20.4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3243.5公顷,减少162.1公顷;玉米种植面积3799.9公顷,减少162.9公顷。棉花种植面积14.4公顷,减少11.5公顷。油料种植面积4426.9公顷,增加192.9公顷。其中,花生种植面积4175.7公顷,增加118.7公顷。蔬菜种植面积2271.5公顷,减少6.5公顷。

 

粮食产量43673吨,比上年增加4027吨,增长10.2%。其中,夏粮产量19488吨,增加35吨,增长0.2%;秋粮产量24185吨,增加3992吨,增长19.8%。小麦产量19488吨,增加35吨,增长0.2%;玉米产量20524吨,增加2089吨,增长11.3%。棉花产量12.7吨,比上年减少8.5吨,降低40.1%。油料产量12296.8吨,增加2361.8吨,增长23.8%,其中花生产量11878吨,增加2226吨,增长23.1%。蔬菜及食用菌产量73914吨,增加5528吨,增长8.1%。瓜果类农作物产量82640吨,增加3804吨,增长4.8%。猪牛羊禽肉总产量51.3吨,比上年增加9.5吨,增长22.7%。禽蛋产量58.7吨,增加28.1吨,增长91.8%。牛奶产量84.5吨,增加40.1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1%。分门类看,制造业增长11.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3%。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6.3%,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4%,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0.3%;高成长产业增加值增长12.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8.1%;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2.6%,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7%。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20.7%,利润总额增长29.4%。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长20.6 %,私人控股企业增长23.6%,港澳台商投资控股企业下降-3.3%,外商控股企业增长9.5%,其他类型企业较同期持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比上年减少-0.21元。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75.7%,比上年末降低0.8个百分点。

全区建筑业总产值73.72亿元,比上年增长87.6%。资质内建筑业企业60家,减少7家。

四、服务业

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1%,利润总额增长22.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下降21.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20.3%;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长17.3%。全区服务业增加值173.13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6.56亿元,下降1.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1.88亿元,增长6.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8.5亿元,下降5.7%;金融业增加值18.19亿元,增长4.0%;房地产业增加值28.72亿元,下降2.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26.29亿元,增长1.9%;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23.15亿元,增长4.8%;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增加值13.17亿元,增长3.3%;其他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25.62亿元,增长4.7%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比上年增长12.9%。其中,第二产业投资增长69.0%,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6%。全区基础设施投资增长6.8%,占固定资产投资的16.1%。

全区民间投资下降6.3%,占固定资产投资的72.4%。工业投资增长69.0%,占固定资产投资的16.0%。

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146.34亿元,同比下降7.5%。其中,住宅投资138.04亿元,增长3.5%。商品房销售面积166.1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8%。

全区亿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在建项目142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6%。

六、国内贸易

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8.7亿元,增长2.3%。按行业销售额分,批发业销售额完成87.85亿元,增长1.8%;零售业销售额完成103.83亿元,增长1.3%;住宿业营业额完成3.26亿元,下降10.3%;餐饮业营业额15.40亿元,下降4.6%。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饮料类比上年下降-20.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80.8%,日用品类增长272.9%,烟酒类增长36.2%,石油及制品类增长9.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0%,粮油食品类增长6.2%,汽车类增长7.6%。

七、对外经济

全区(含自贸区)完成进出口总值375202.9万元。有进出口业绩的企业29家。其中:出口256715.3万元,进口118488.5万元。同期完成300292万元,同比增长24.95%。完成目标任务122.31%。

全区新设外资企业7家,外资企业资本金1322万美元,增长34.6%

八、财政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07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13.94%。其中,税收收入13.68亿元,增长-4.71%,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50.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5.95亿元,增长20.1%。其中,民生支出27.59亿元,增长38.3%,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6.74%。

 

九、 人民生活

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033.3元,比上年增长4.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14.2元,增长3.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60.7元,增长7.4%。

 

全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473.8元,比上年增长3.8%。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164.0元,增长3.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772.4元,增长7.1%。

十、 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旅游

初中招生1014人,在校生2190人,毕业生846人。小学招生5243人,在校生26831人,毕业生 4004人。幼儿园在园幼儿3151人。

全区建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家、区级26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企业技术中心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区级7家;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2家。2022年度省科学技术奖励授奖1项,技术合同成交额完成4.8亿元,新实施省级重点研发专项2项,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0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年末星级饭店4家,旅行社8家。

十一、卫生

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321个。其中,医院3个,乡(镇)卫生院4个,村卫生室52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卫生机构病床床位289张。其中,医院189张,乡(镇)卫生100院张。卫生技术人员255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541人,注册护士997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技术人员18人。

十二、能源消费

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用电量90700.36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1.15%。单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增长19.82%,综合能源消费量12.1485万吨标准煤,增长31.92%。

相关文件:

    【下载DOC】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