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河南)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保税仓:文化产业国际化的创新引擎

中国(河南)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保税仓:文化产业国际化的创新引擎

来源: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
打印

在河南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的核心区域,一座融合现代功能与文化底蕴的建筑——中国(河南)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保税仓,正悄然改变着中原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格局。作为中部地区首个、全国第二座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的艺术品保税仓,它不仅填补了开封在开放平台领域的空白,更以“保税+文化”的创新模式,为全国文化产业国际化探索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2020年7月,中国(河南)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保税仓正式开仓运营。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开封在开放平台建设上实现了重大突破。此前,开封长期缺乏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文化贸易长期受制于物流成本高、通关效率低等瓶颈。保税仓的设立,正是开封片区瞄准“文旅型自贸片区”定位,主动对接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需求的关键举措。

 

 

在功能布局上,保税仓构建了“四大核心区”: 1. 展览展示区:定期举办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文物回流特展等主题展览,累计接待国内外参观团体超118批次,观众超13000人次;2.保税仓储区:通过海关特殊监管政策,实现艺术品“仓内展示交易免缴关税”,为价值7600万元的进口艺术品提供低成本存储服务;3. 国际商品展销区:引入荣宝斋·济南拍卖、北京盈昌拍卖等机构,举办多场文物艺术品拍卖会,成交徐悲鸿、林风眠等名家作品211件;4.多功能拍卖区:配备专业拍卖设施,支持线上线下同步竞价,单场拍卖最高成交额突破3000万元。

在服务链条延伸上,保税仓构建了“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首先在鉴定环节,保税仓联合河南省文物局设立国家文物出境鉴定河南站受理处,累计鉴定文物艺术品超1000件,建立文物全相鉴定与认证技术体系;其次中原银行开封自贸区文化艺术支行推出“艺术品质押贷款”,单笔最高授信额度达500万元;最后在物流环节中还联合山东、陕西自贸试验区构建黄河流域“端到端”全程物流新模式,实现艺术品运输“一单到底”。

现在,保税仓的运营,已催生显著的产业集聚效应。截至2025年3月,片区入驻文化企业突破5000家,是挂牌前的28倍。其中,深圳文交所河南自贸区专区协助20余家本地文化企业完成登记备案,挂牌艺术品112件,挂牌金额1235万元。在文化贸易领域,保税仓已经成功举办了“丝路时代·中国符号——国瓷·郑商瓷特展”“澳门回流国礼展”等展览,吸引境外艺术品回流.

在政策支持方面,开封片区将依托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优势,申请文物流通领域登记交易制度试点,构建社会文物艺术品鉴证、登记、评估服务平台。同时,加快发展文化金融,推动成立文化艺术品基金、担保公司,为文化类初创企业提供全周期金融服务.

在开封,这座千年古都正以保税仓为支点,撬动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未来,随着开封综合保税区的全面运营,一个集艺术品保税展示、仓储、交易、物流、金融于一体的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将在中原大地崛起,为中华文化“走出去”贡献更多“开封力量”。

相关文件:

    【下载DOC】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